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清代休寧縣壹***出現了多少位狀元?

中國清代休寧縣壹***出現了多少位狀元?

樓上說得不對,好像是十三個!

雖然在壹個相當長的時期裏,“休寧縣在清代出了13個狀元位居全國之首”的中國第壹狀元縣紀錄壹直不被關註,現在,由於《新安晚報》的推波助瀾,終使這筆彌足珍貴的歷史遺產資源得以被珍視利用。“中國第壹狀元縣”的燈箱廣告,已經亮上縣城齊雲大道的燈柱。《中國第壹狀元縣》壹文刊發的當天,所有報刊亭裏《新安晚報》瞬間便被搶購壹空,壹時未能買到報紙又欲先睹為快者,只得依仗復印件略解燃眉之急,僅縣政府辦公室就復印了幾十份。

走近中國第壹狀元縣,給筆者沖擊力最大的,還是“縣長派出特派員,歷經艱辛訪狀元”的趣事。胡寧,這位曾經出任過《黃山日報》總編輯的儒雅、年輕的狀元縣縣長,不久前緊急派出了縣地方誌辦公室副主任汪順生和縣電視臺記者黃永強兩名特派員,奔赴休寧狀元寄籍地,尋訪、搜集壹切關於休寧狀元的資料。

筆者見到了疲憊不堪的汪順生,他們剛剛結束部分尋訪工作回來休整。此次尋訪地包括南京、蘇州、常熟、太倉、上海、杭州、南潯和宣州等地,歷時12天。他們壹路風雨兼程,輕車簡宿,每到壹地,便馬不停蹄地跑方誌辦,進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在浩如煙海的古籍史料中鉤沈尋覓,僅古籍史書就查閱了100多部。同時,他們又千方百計尋找到休寧狀元當年的寄籍生活地,尋故居,訪會館,謁墓葬,問老人。由於緊張忙碌,黃永強染上病患壹邊打吊針壹邊還堅持工作,汪順生則不顧勞累,壹邊照顧病人,壹邊加快進程,終於初戰告捷滿載而歸。

汪順生告訴筆者:此次歷經艱辛訪狀元,最大的收獲是進壹步落實了寄籍外地的休寧狀元的準確數字,獲取到壹批珍貴的休寧狀元的第壹手資料,對於學術界的壹些質疑之處也找到了相應的有說服力的釋疑解惑新佐證。他表示:待稍事休整後,他們還將南下江西等地,繼續完成這份特殊的任務。

***出狀元十九個

現在,筆者要向大家報告關於中國第壹狀元縣狀元的最新信息,這就是經過多方查訪、考證,目前已知休寧縣歷史上壹***出過19個狀元,詳情如下:

休寧縣清代壹***出了14個狀元,除了原來已經列出的13個之外,還應增加壹個黃思永。黃思永,寧慎之,休寧五城人,光緒六年(1880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寄籍江寧(今南京)。

這個新發現是汪順生他們此次外出尋訪中獲得的,在壹部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天下第壹冊·歷代狀元對策觀止》著作中,他們驚喜地發現了寄籍江寧的休寧籍狀元黃思永的名字及簡介。返回後,他們又在黃思永狀元的故鄉五城找到了他的故居程同太宅。據當地現年90高齡的黃菊蓀老人回憶:過去在五城黃氏宗祠裏是高懸著壹塊“狀元及第”的匾額的,而兩側柱子上的楹聯就出自黃思永狀元之手。另外,當地現年87年的黃漢三老人也清楚地記得:五城古儲門“康吉堂”大廳的匾額也是黃思永題寫的。

因此,休寧縣以清代***出14個狀元的奇跡穩居全國之首,這個數字比孔夫子的故鄉所出狀元數還多3倍多,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第壹狀元縣了。

其實,休寧縣歷史上壹***出了19個狀元,尚有宋代2個、明代3個,這5個狀元的簡況如下:

吳潛,字毅夫,縣城玉堂巷人,宋嘉定十年(1217年)狀元,授承書郎、鎮東軍節度判官等職,寄籍寧國。

程若川,汊口人,南宋某年武狀元(具體年號不詳),官至滁州府太守。

任亨泰,古樓人,明洪武二十壹年(1388年)狀元,官至禮部尚書。寄籍襄陽。

沈坤,字伯載,休寧人,明嘉靖二十年(1514年)狀元,寄籍太和。

黃賡。字仲敘,龍灣人,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武狀元。

狀元遺跡今猶在

讓我們備感欣慰的是,雖經風雨滄桑,但休寧縣大多狀元遺跡卻依然被保存到今天,這些狀元遺跡包括:狀元家鄉故居,狀元讀書生活處,狀元府,狀元畫像,狀元著作,狀元手跡,狀元及第匾額和狀元墓等。

狀元故居是人們最為關註的狀元遺跡了,據有關部門核查,現已尋訪並認定了17位狀元的故居,並按文物保護要求壹壹建立了檔案。這些分散在休寧城鄉各地的狀元故居,除了4棟為明代建築之外,其余皆為清代徽派民居建築,由於壹直有人居住,加之縣文物部門的工作,因此大多保護較好。

坐落在萬安鎮下水南村的金德瑛狀元故居,是狀元故居中規模最大的,占地面積240平方米。在大多均為二進三開間的狀元故居中,這棟明代故居建築顯得氣勢軒昂些,這是壹進五開間的樓房,尤其是天井上的壹對石砌魚池,面積有20平方米,更顯出它的非同壹般。

坐落在秀陽鄉黃村的黃軒狀元故居,是狀元故居中工藝最美的,占地面積200平方米,二進三開間,梁架為露明造,平盤鬥、駝峰等處有非常精美的雕刻,樓下梁坊和天花板上均有彩色圖案,所有窗門上均有精美木雕。

在筆者見到的休寧狀元手跡中,金德瑛狀元的壹篇酷似法帖的手跡令人嘆為觀止。這不僅是因為其書藝精湛,爐火純青,盡顯狀元才氣;而且更因為該件狀元墨寶歷經二百多年輾轉珍藏,來之不易。2001年,為紀念休寧甌山金氏眉公支第十五世祖總憲公金德瑛誕辰300周年,海內外金氏子孫五代人計60余人從四面八方奔赴休寧甌山尋根問祖之後,聯合編印了壹套圖文並茂的紀念冊,紀念這位金氏如心堂的狀元始祖。這件被金兆蕃帶往海外當作傳家寶珍藏的先祖親筆手跡,終於不無戲劇性地實現了它的從海外到內地的回歸,作為壹個巨大閃光點,收錄在紀念冊中。

且說狀元博物館

走近中國第壹狀元縣,最令人亢奮的消息要數籌建休寧狀元博物館了。

由休寧縣人民政府編制的《休寧狀元博物館項目建議書》已經編制完畢,這將是全國第壹座狀元博物館。該狀元博物館將建在古韻盎然、風景如畫、地靈人傑的休寧縣萬安鎮車田村的山坡上、水塘旁,寓意休寧“好山出秀水,秀水育名人”的狀元縣現象。該狀元博物館將遵循“註重歷史,立足環境,求精求美,突出特色”的原則,集狀元於壹爐,唱中華復興之贊歌。

休寧狀元博物館將由8項主體工程和若幹附屬工程組成,這8項主體工程是:

復建還古書院,還古書院是當年休寧乃至古徽州歷史上相當有名的壹座書院,初建於元末,重建於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是休寧縣自古文化昌盛、尚學崇教美德的物化標誌,是破解休寧狀元輩出現象的鑰匙之壹。復建後的還古書院,有中堂、後堂、藏書樓、文昌閣等建築,其復建藍圖嚴格按照《還古書院誌》中的圖紙。

復建魁星閣。魁星俗稱文曲星君,是古徽州讀書人,崇拜的高中三元,科舉及第的保護神,供奉魁星的魁星閣向為奪魁狀元們最為感恩戴德之聖地。

復建休寧考棚。這是古代讀書人參加考試的場所,是每壹個進軍狀元目標者的第壹個臺棚、明倫堂、藏書樓等建築群,屆時還可通過實物了解中國科舉制度中的考場大觀。

復建進士石坊。能夠到皇宮參加殿試的貢士被稱作進士,而考出第壹甲第壹名的進士則為狀元。在唐武德五年(622年)正式開科取士到清光緒三十壹年(1905年)科舉制度廢止的千百年間,全國歷代***錄取10萬名進士,而休寧壹縣便占據620個席位。這同樣是狀元縣的殊榮和驕傲,他們的名字、年份以及官銜將鐫刻在重建的進士石坊上,為狀元博物館營造出壹燦爛的氛圍。

狀元故居建築群。這是對狀元故居的易地集中保護與展示,每壹個座狀元故居都有壹串動人的苦讀書成才的故事,整條狀元故居風景線就是壹部激人勵誌的鼓勁曲。

新建休寧歷史名人蠟像館。休寧縣不但狀元輩出,而且名人眾多,其中包括明初重臣朱升,文學家程敏政,醫學家孫壹奎,徽派篆刻鼻祖何震,劇作家汪廷納,版畫家胡正言,民族英雄金聲,新安畫派“海陽四家”淅江、查士標、汪之瑞、孫逸,“楊州八怪”之壹汪士慎,哲學家戴震,政治家汪由敦,數學家程大位,還有第壹位登上西方大學講壇教授中國文化的中國人戈鯤化等。狀元博物館將以徽州祠堂式布局、穿廊式排列的方式,栩栩如生地展示出20位休寧歷史名人的全仿真蠟像雕塑,並配以生平事跡介紹。

新建近代與現代名人蠟像館。該館展示的休寧名人蠟像,既有辛亥革命烈士程家檉、愛國人士金慰農、紅軍烈士胡有記等革命誌士,也有為新中國建設作出貢獻的傑出人士,如兩彈壹星功臣姚桐斌,中國科學院院士程良駿、許根俊、洪德元、汪耕、汪堃仁、江菊淵和汪燮卿等,借以教育後人為國建功立業。

新建當代歷年狀元榜。

狀元縣裏譜新篇

在狀元縣現象的諸多成因中,地靈人傑、重教尚學的優良傳統和育才氛圍是較為主要的。走近今日狀元縣,我們欣喜地看到這種傳統和氛圍又在譜寫新篇,這就是正在如火如荼開展的休寧縣“311+1”千人助學成才工程。

這個堪稱狀元縣創舉的“311+1”助學成才工程的內容是:由3名院士、10名博士、100名教授、1000名休寧中學校友及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千人助學成才活動,扶持壹批品學兼優的貧困生完成中學學業。在更廣的範圍內,通過這項工程,實現“深山孩子下山讀書,政府和社會買單”以及“讓面臨輟學的學生繼續學業,讓失學孩子重返校園”的承諾。

這項助學成才工程的正式啟動,是以2002年8月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希孺、中國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吳耀華和安徽大學副教授劉伯山應聘擔任“休寧縣‘311+1’千人助學成才工程”發起人並發出倡議書為標誌的,短短幾個月時間內反響強烈,捐款踴躍,進展迅猛。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休寧籍著名旅外人士孫起孟欣然命筆為這項德政民心工程題詞:“扶貧、助學、成才”,《中華工商時報》副總編輯黃國華和希望工程特約記者解海龍欣然出任工程社會發起人,壹大批休寧中學校友和社會各界人士愛心如潮助學成才。在2002年9月20日的“311+1”千人助學成才工程首批資助儀式上,休寧中學的37名品學兼優的貧困生每人獲得了500元的資助款。現在,“311+1”千人助學成才工程已經成為今日狀元縣裏的壹道感人的風景線,“願山裏的孩子早日成才”(黃山市委書記臧世凱批示語),讓狀元縣的明天更加精彩。

胡寧縣長告訴筆者:感謝《新安晚報》為休寧狀元縣文章破了題,下壹步他們將把這篇文章做出新創意、做出高起點、做出大手筆。日前,“狀元後裔故鄉行”、“神州狀元休寧遊”和“狀元縣現象論壇”等壹批項目已經擬定,在我們的《走進中國第壹狀元縣》的報告中,您將能領略其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