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蒙古圖騰的藝術形象
圖騰神話是世界上所有民族或部落在壹定歷史階段上普遍存在過的文化現象,蒙古原始人群也是如此。
蒙古族圖騰文化叢遺存雖然不像世界上有的民族那樣五光十色,遍及各地,但也不是絕無僅有,巖畫、古籍、史詩、遊記,特別是代代相傳的民間口頭作品中留有不少圖騰文化的遺跡。如前所述,蒙古人所崇拜的圖騰有狼、鹿、熊、芒牛、鷹、天鵝、樹木等等。
2、蒙古族圖騰藝術的淵源
蒙古古老而生動的狼、鹿圖騰神話雖然難以尋覓,但從北方民族史、蒙古歷史典籍中的有關記載,從蒙古薩滿的神祗觀念表現中仍可推定蒙古先民確實存在過狼圖騰、鹿圖騰崇拜。
狼圖騰崇拜現象幾乎為生息在北方草原上的先民所***有,不僅匈奴、突厥存在狼圖騰崇拜,回鶻人也有過生動的狼神故事。說明在那蠻荒的北方草原,對於原始人群來說是非常可怕的野獸,它們往往集合成群,無論捕食或對付進犯之敵,都協同搏鬥,兇猛而富有靈性。於是人們由恐懼而敬奉,把它們視作自己的親屬和同類,這就是狼圖騰崇拜的萌生。
按照與泰勒理論相聯“平行論”的文化發展論觀點看,任何兩個不同的部族所處的生活環境大體相似時,他們的文化必然表現出同樣的適應性。那麽,同處於北方草原或森林地帶的蒙古先民有過狼圖騰崇拜便不值得奇怪了。
此點有歷史典籍和口傳作品可證。《蒙古源流》卷四記載:“歲次丁亥三月十八日,兵行唐古詩之便,於杭愛之地方設圍,汗以神機降旨雲:‘今圍中有壹郭斡瑪喇勒,有壹布爾特克沁綽諾出此,二者毋殺。’”郭斡瑪喇勒意為“草黃母鹿”,布爾特克沁綽諾意為“蒼色狼”。成吉思汗在圍獵中特降旨對這兩種野獸要放生,可見是作為神獸加以愛護的。
還有將帝王的生死與狼的命運相聯系的傳說。《多桑蒙古史》記雲:“有蒙古人告離闊臺言:前夜伊斯蘭教力士捕壹狼,而此狼盡害其畜群。窩闊臺以幹巴裏失購此狼,以羊壹群賞來告之蒙古人,人以狼至,命釋之,曰:‘俾其以所經危險往告同輩,離此他適。’狼甫被釋,獵犬群起嚙殺之。窩闊臺見之憂甚,入帳默久之,然後語左右曰:‘我疾日甚,欲放此狼生,冀天或增我壽。孰知其難逃定命,此事於我非吉兆也。’其後末久,此汗果死。”從這段故事分析,放狼生,天可增壽,說明狼是吉祥物,吉祥物被毀,必是兇兆,自己的生命也難於久留人世。從這種把帝王的休數與狼的生死聯系起來的看法,可窺視出遠古崇拜狼的心理積澱雖已流逝久遠,則還保留在後世人的觀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