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氣修心,修得超越現實之道,用世之道的發揮。不僅可以習得營魄歸壹,還可持盈保泰,眾妙之門。
載營魄抱壹,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鑒,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而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譯文
魂魄載身,精神內收,能夠人不離道嗎?聚結精氣,意到身到,以致柔和溫順,能如同嬰兒的無欲狀態嗎?清除雜念而深入觀察心靈,能做到沒有壹絲瑕疵嗎?愛護子民,治理國家,能夠遵行自然無為的規律嗎?天地之門開闔,陰陽雌雄相對,能夠謙讓處下,保持寧靜嗎?明白了古今天地,能夠放空自己,不用心機嗎?生養萬物而不據為己有,推動了萬物發展而不自恃其功績,使萬物生長了而不主宰它們,這就叫做“玄德”。
本章引申修習內養的超越現世之道,以及同功而異位的用世之道的發揮。
魂魄精神。 修習內養的超越現實之道有三點。第壹,載營魄抱壹,能無離乎?是第壹步的修身成就的要點。第二,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是第二步修性命成就的要點。第三,滌除玄鑒,能無疵乎?是第三步修心智成就的要點。營魄,類營衛,人的血液養分和元氣。道家認為生而魄在生命中普遍存在,不經修煉,不得與魄凝聚成壹,死後魄歸沈於地。載,如車乘,裝載營和魄,神和氣凝結為壹。神是思慮的主體,氣是活力的泉源。
養氣修心。 專氣至柔,營魄抱壹。太極,瑜伽,佛家天臺宗的修持心法等等,利用氣息修煉精神的,無非要做到心息相依,心氣合壹的程度。孟子對養氣修身的論述:可欲之為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而有光輝之為大,大而化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為神。神氣,只是道的用,能使身心神氣相互發揮作用,卻是無名無相的道妙。也可命名為玄覽,即睿智或慧智。也就是第三步修心智成就的說法,到了道智成就的時候,必須達到法天法地而曲成萬物而不遺的純粹無疵,才能合於自然之道。心如明鏡,照見萬象。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為政治國 。由內養之道,達入內聖境界,外而為王,轉進同功而異位的用世之道。三個要點。壹是愛民治國,能無知乎。慎到曰:不聰不明,不能為王;不瞽不聾,不能為公。鬼谷子曰:專用聰明,則功不成。專用晦昩,則事必悖。呂氏春秋:君子屈於不己知而伸於知己。二是天門開合而無雌。第三,明白四達,能無為乎。
營魄魂魄。 營魄即魂魄,壹是魂魄合壹狀態,也可以指道。愛民治國,指聖哲,聖人抱壹為天下式。
嬰兒之喻。 老子常以嬰兒為比喻,悟道應淳樸至柔。
玄覽天門。 玄覽,直覺的心智作深入的關照。天門,自然之門,天賦的感官,由此與外界聯系。
玄德至德。 道之用,悟道表現。道同得,雙重意義:壹是萬物方面,得於道者,道生之後,德蓄之。二在道方面,德指道的作用與表現,所以有道為體,德為用之說。
至人之德。 生而不有,為而不持,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養氣修心是心法。 神氣合壹,專氣至柔,滌除玄覽。修身養心以成就心智。神氣即道,交易的神氣即價格和時間。交易的至柔,即順趨勢而為。交易的滌除玄覽,即交易的反思,對交易的行為作深入的關照,符合交易的道。
交易如愛民治國 。交易標的如民,財務自由如國。交易,不能不知,天門開合,明白四達,無知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