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是倉頡發明的。
倉頡在中國神話傳說中是原始象形文字的創造者。在《說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等古籍的記載中。
相傳,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在此以前,人們結繩記事,即大事打壹大結,小事打壹小結,相連的是打壹連環結。後又發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號作為記事。
隨著歷史的發展,文明漸進,事情繁雜,名物繁多,用結和刻木的方法,遠不能適應需要,這就有創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黃帝時是上古發明創造較多的時期,那時不僅發明了養蠶,還發明了舟、車、弓駑、鏡子和煮飯的鍋與甑等,在這些發明創造影響下,倉頡也決心創造出壹種文字來。
有壹年,倉頡到南方巡狩,以羊馬蹄印為源靈感。倉頡日思夜想,到處觀察,看盡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況、地上山川脈絡的樣子、鳥獸蟲魚的痕跡、草木器具的形狀,描摹繪寫,造出種種不同的符號,並且定下了每個符號所代表的意義。
倉頡造字
中國最早的漢字是倉頡發明的。倉頡,稱蒼頡,復姓侯剛,號史皇氏,軒轅黃帝史官,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據野獸的腳印研究出了漢字,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績被後人尊為“造字聖人”。
據《河圖玉版》、《禪通記》記載,倉頡曾經自立為帝,號倉帝,是上古時期的壹部落首領。倉頡在位期間曾經於洛汭之水拜受洛書。
倉頡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據史書記載,倉頡有雙瞳四個眼睛,天生睿德,觀察星宿的運動趨勢、鳥獸的足跡,依照其形象創文字,革除當時結繩記事之陋,開創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為“文祖倉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