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張籍的 秋思

張籍的 秋思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原籍蘇州(今屬江蘇),遷居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貞元初,與王建同在魏州學詩,後回和州。貞元十二年(796),孟郊至和州,訪張籍。十四年,張籍北遊,經孟郊介紹,在汴州認識韓愈。韓愈為汴州進士考官,張籍被薦,次年在長安進士及第。元和元年(806)調補太常寺太祝,與白居易相識,互相切磋,對各自的創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張籍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幾乎失明,明人稱為“窮瞎張太祝”。元和十壹年,轉國子監助教,目疾初愈。15年後,遷秘書郎。長慶元年(821),受韓愈薦為國子博士,遷水部員外郎,又遷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遷國子司業。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南唐末年張洎收集張籍詩400多首,錢公輔名為《木鐸集》12卷。南宋末年湯中以家藏元豐八年寫本為主,兼以各本校定,編為《張司業集》8卷,附錄1卷,魏峻刊刻於平江。今傳宋蜀刻本唐人集中的《張文昌文集》 4卷,***收詩317首。明嘉靖萬歷間刻本《唐張司業詩集》8卷,***收詩450多首,《四部叢刊》曾據以影印。1958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以它為底本,並參照現存各本進行校勘刪補,編成《張籍詩集》8卷,***收詩480多首。另據《新唐書·藝文誌》著錄,張籍有《論語註辨》 2卷。

張籍詩歌創作大致有3個時期。40歲前為早期。40-50歲為中期,其優秀樂府歌行作品多作於此期。50歲後為晚期。這時生活逐漸安定,除仍寫樂府歌行外,多作近體詩。他是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積極支持者和推動者。其樂府詩頗多反映當時社會現實之作,表現了對人民的同情。其詩作的特點是語言凝練而平易自然。和當時的王建齊名,世稱“張王”。詩中廣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種社會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征婦怨》,另壹類描繪農村風俗和生活畫面,如《采蓮曲》、《江南曲》。張籍樂府詩藝術成就很高,善於概括事物對立面,在數篇或壹篇之中形成強烈對比,又善用素描手法,細致真實地刻畫各種人物的形象。其體裁多為“即事名篇”的新樂府,有時沿用舊題也能創出新意。語言通俗淺近而又峭煉含蓄,常以口語入詩。他還著意提煉結語,達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諷刺效果。張籍的五律,不事藻飾,不假雕琢,於平易流暢之中見委婉深摯之致,對晚唐五律影響較大。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張籍詩集》。

代表作品:

1 「寄遠曲」張籍

美人來去春江暖,江頭無人湘水滿。浣沙石上水禽棲,江南路長春日短。蘭舟桂楫常渡江,無因重寄雙瓊珰。

2 「行路難」張籍

湘東行人長嘆息,十年離家歸未得。弊裘羸馬苦難行,僮仆饑寒少筋力。君不見床頭黃金盡,壯士無顏色。龍蟠泥中未有雲,不能生彼升天翼。

3 「征婦怨」張籍

九月匈奴殺邊將,漢軍全沒遼水上。萬裏無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婦人依倚子與夫,同居貧賤心亦舒。夫死戰場子在腹,妾身雖存如晝燭。

4 「白纻歌」張籍

皎皎白纻白且鮮,將作春衣稱少年。裁縫長短不能定,自持刀尺向姑前。復恐蘭膏汙纖指,常遣傍人收墮珥。衣裳著時寒食下,還把玉鞭鞭白馬。

5 「野老歌(壹作山農詞)」張籍

老農家貧在山住,耕種山田三四畝。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歲暮鋤犁傍空室,呼兒登山收橡實。西江賈客珠百斛,船中養犬長食肉。

6 「寄衣曲」張籍

織素縫衣獨苦辛,遠因回使寄征人。官家亦自寄衣去,貴從妾手著君身。高堂姑老無侍子,不得自到邊城裏。殷勤為看初著時,征夫身上宜不宜。

7 「送遠曲」張籍

戲馬臺南山簇簇,山邊飲酒歌別曲。行人醉後起登車,席上回尊勸僮仆。青天漫漫覆長路,遠遊無家安得住。願君到處自題名,他日知君從此去。

8 「築城詞」張籍

築城處,千人萬人齊把杵。重重土堅試行錐,軍吏執鞭催作遲。來時壹年深磧裏,盡著短衣渴無水。力盡不得拋杵聲,杵聲未盡人皆死。家家養男當門戶,今日作君城下土。

9 「猛虎行」張籍

南山北山樹冥冥,猛虎白日繞林行。向晚壹身當道食,山中麋鹿盡無聲。年年養子在空谷,雌雄上山不相逐。谷中近窟有山村,長向村家取黃犢。五陵年少不敢射,空來林下看行跡。

10 「別離曲」張籍

行人結束出門去,幾時更踏門前路。憶昔君初納采時,不言身屬遼陽戍。早知今日當別離,成君家計良為誰。男兒生身自有役,那得誤我少年時。不如逐君征戰死,誰能獨老空閨裏。

11 「牧童詞」張籍

遠牧牛,繞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饑烏啄牛背,令我不得戲壟頭。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犢時向蘆中鳴。隔堤吹葉應同伴,還鼓長鞭三四聲。牛牛食草莫相觸,官家截爾頭上角。

12 「沙堤行,呈裴相公」張籍

長安大道沙為堤,早風無塵雨無泥。宮中玉漏下三刻,朱衣導騎丞相來。路傍高樓息歌吹,千車不行行者避。街官閭吏相傳呼,當前十裏惟空衢。白麻詔下移相印,新堤未成舊堤盡。

13 「求仙行」張籍

漢皇欲作飛仙子,年年采藥東海裏。蓬萊無路海無邊,方士舟中相枕死。招搖在天回白日,甘泉玉樹無仙實。九皇真人終不下,空向離宮祠太乙。丹田有氣凝素華,君能保之升絳霞。

14 「古釵嘆」張籍

古釵墮井無顏色,百尺泥中今復得。鳳凰宛轉有古儀,欲為首飾不稱時。女伴傳看不知主,羅袖拂拭生光輝。蘭膏已盡股半折,雕文刻樣無年月。雖離井底入匣中,不用還與墜時同。

15 「各東西」張籍

遊人別,壹東復壹西。出門相背兩不返,惟信車輪與馬蹄。道路悠悠不知處,山高海闊誰辛苦。遠遊不定難寄書,日日空尋別時語。浮雲上天雨墮地,暫時會合終離異。我今與子非壹身,安得死生不相棄。

16 「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張籍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17 「宴客詞」張籍

上客不用顧金羈,主人有酒君莫違。請君看取園中花,地上漸多枝上稀。山頭樹影不見石,溪水無風應更碧。人人齊醉起舞時,誰覺翻衣與倒幘。明朝花盡人已去,

此地獨來空繞樹。

18 「永嘉行」張籍

黃頭鮮卑入洛陽,胡兒執戟升明堂。晉家天子作降虜,公卿奔走如牛羊。紫陌旌幡暗相觸,家家雞犬驚上屋。婦人出門隨亂兵,夫死眼前不敢哭。九州諸侯自顧土,無人領兵來護主。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晉語。

19 「采蓮曲」張籍

秋江岸邊蓮子多,采蓮女兒憑船歌。青房圓實齊戢戢,爭前競折漾微波。試牽綠莖下尋藕,斷處絲多刺傷手。白練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釵妝梳淺。船中未滿度前洲,借問阿誰家住遠。歸時***待暮潮上,自弄芙蓉還蕩槳。

20 「傷歌行(元和中,楊憑貶臨賀尉)」張籍

黃門詔下促收捕,京兆尹系禦史府。出門無復部曲隨,親戚相逢不容語。辭成謫尉南海州,受命不得須臾留。身著青衫騎惡馬,中門之外無送者。郵夫防吏急喧驅,往往驚墮馬蹄下。長安裏中荒大宅,朱門已除十二戟。高堂舞榭鎖管弦,美人遙望西南天。

21《秋思》 張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秋 思

張 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譯詩:

壹年壹度的秋風,

又吹到了洛陽城中,

催我寫壹封家書,

將萬重心意與親人溝通。

捎信人即將出發,

我又拆開了緘上的信封,

趕快再添上幾句,

說不盡的心事,

無奈太匆匆。

鑒賞:

盛唐絕句,多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較少敘事成分;到了中唐,敘事成分逐漸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為絕句的習見題材 ,風格也由盛唐的雄渾高華、富於浪漫氣息轉向寫實。張籍這首《 秋思 》寓情於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壹個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異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羈旅之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

第壹句說客居洛陽,又見秋風。平平敘事,不事渲染 ,卻有含蘊 。秋風是無形的,可聞、可觸、可感,而仿佛不可見。但正如春風可以染綠大地,帶來無邊春色壹樣,秋風所包含的肅殺之氣,也可使木葉黃落 ,百卉雕零 ,給自然界和人間帶來壹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態。它無形可見,卻處處可見。羈留異鄉的遊子,見到這壹派淒涼搖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羈泊異鄉的孤孑淒寂情懷,引起對家鄉、親人的悠長思念。這平淡而富於含蘊的"見"字,所給予讀者的暗示和聯想,是異常豐富的。

第二句緊承"見秋風",正面寫"思"字。晉代張翰" 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菇菜、蒓羹、鱸魚膾,曰 :‘ 人生貴得適誌,何能羈宦數千裏,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晉書·張翰傳》)。張籍祖籍吳郡 ,此時客居洛陽,情況與當年的張翰相仿佛,當他"見秋風"而起鄉思的時候,也許曾經聯想到張翰的這段故事。但由於種種沒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張翰的"命駕而歸",只好修壹封家書來寄托思家懷鄉的感情。這就使本來已經很深切強烈的鄉思中又平添了欲歸不得的惆悵 ,思緒變得愈加復雜多端了。"欲作家書意萬重",這"欲"字頗可玩味。它所表達的正是詩人鋪紙伸筆之際的意念和情態:心中湧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需要傾吐,而壹時間竟不知從何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本來顯得比較抽象的"意萬重",由於有了這"欲作家書"而遲遲無法下筆的神情意態描寫,反而變得鮮明可觸、易於想象了。

三、四兩句 ,撇開寫信的具體過程和具體內容,只剪取家書即將發出時的壹個細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詩人既因"意萬重"而感到無從下筆,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無暇細加考慮 ,深厚豐富的情意和難以表達的矛盾 ,加以時間"匆匆",竟使這封包含著千言萬語的信近乎"書被催成墨未濃"(李商隱《無題四首》)了。書成封就之際,似乎已經言盡;但當捎信的行人將要上路的時候,卻又突然想起剛才由於匆忙,生怕信裏漏寫了什麽重要的內容 ,於是又匆匆拆開信封 。"復恐"二字 ,刻畫心理入微 。這" 臨發又開封 "的細節,與其說是為了添寫幾句匆匆未說盡的內容,不如說是為了驗證壹下自己的疑惑和擔心。而這種毫無定準的"恐",竟然促使詩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開封"的決定,正顯出他對這封"意萬重"的家書的重視和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千言萬語,惟恐遺漏了壹句。當然,並非生活中所有"行人臨發又開封"的現象都具有典型性 ,都值得寫講詩裏 。只有當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狀態聯系在壹起的時候,方才顯出它的典型意義。這首詩,在"見秋風"、"意萬重",而又" 復恐匆匆說不盡 "的情況下來寫"臨發又開封"的細節,本身就包含著對生活素材的提煉和典型化 ,而不是對生活的簡單摹寫 。王安石評張籍的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題張司業詩》),此評深得張籍優秀作品創作要旨和甘苦"三昧"。這首極本色、極平淡,象生活本身壹樣自然的詩,其實印證了王安石精到的評論。

思考題:

1,秋風無形,何以用"見"?談談妳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評張籍的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本詩有壹處成功的細節描寫,正體現了王安石的評價。請妳找出來,並作簡要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秋風本無形,但它可使樹葉黃落,百花雕零,給自然界帶來秋光秋色,因而雖無形,卻又處處可見。用"見"就將秋風與秋風所帶來的肅殺的秋景聯系起來,給讀者以暗示和聯想。

2,"行人臨發又開封"既照應了"意萬重",又緊承"復恐",刻畫出心有千言萬語唯恐言之不盡的復雜微妙的心理,讓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寫中深味到作者濃濃的思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