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本書固然有其獨特魅力,比如經典版本、藝術類畫冊、收藏鑒賞類、書法碑帖、影印本線裝書、優質少兒書等等,還是值得保留的。
我國圖書業的問題,與本題無關,不多言。
本人既喜愛紙本書,也善用電子書,在此獻醜淺談壹下選書、 藏書、整理書的經驗,以及教訓。
先談談教訓,或者說藏書帶來的麻煩吧
坐擁壹屋子書,確實很有滿足感,但是,紙本書確實給我們帶來了無數麻煩。
首先,整理和存放非常麻煩,這是本題目的核心,隨後詳談。
其次,搬家問題。
書店搬遷的麻煩就不談了,就說家庭,我們家十年前搬入現在的房子時,總***打了80個自然包。自然包,就是采用圖書業普遍用牛皮紙打包圖書的方法,壹包大概相當於40本32開的書。算上線裝書、16開畫冊、辭典等等大書,保守估計2500本書吧。我父母作為業內人都快累吐了。
後來,藏書逐年慢慢增加,家裏能放書的地方都是書。去年這個時候,書店倒閉,大部分書退給出版社或轉讓給壹些小書店、咖啡館,我們家舍不得壹些好書,精挑細選,留下了大約40包書。這40包書,讓我們十分困擾……
現在,我們家有整三面墻是落地書架,遠遠不夠;家裏的其它空間,博古架、不常坐的椅子、陽臺、床頭,哪兒哪兒都是書;我現在的店鋪裏,也有幾個書架放書。就這樣,還是有壹些書放不下,只能封在包裏,摞在角落裏。這種感覺,絕對是名符其實的頭大,誰藏書誰知道……
於是,痛定思痛,我們家現在除了古籍和舊書之外,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添新書。
雜誌、暢銷書,有正版電子版就買,沒有正版就…妳懂的…
沒有電子版,朋友有的話,就借朋友的稍微看看。
總之,就壹個準則,只買值得反復閱讀的。
然後是使用和閱讀問題。
本人敢說,藏書之人,大部分書都不可能拿來精讀,有些書只是偶爾翻翻看,有些書買來根本不看,純是收藏。這屬於藏書癖,很多人可能對此感到不解,但確實許多人有這種癖好,我們家都有這毛病……這些書,既然已經買來了,又舍不得處理掉,那麽只能想辦法保存好、整理好。
實際真正拿來好好閱讀的,必然只是藏書中的壹小部分。這其中,每本書的閱讀次數和頻率,肯定也是不同的。
不廢話了,直接切入下壹部分。
紙本書的整理
書店和圖書館的圖書種類太多太多,必須使用電腦管理。就拿我們書店來說,至少2萬種書,必須嚴格按照圖書分類進行管理。書店和圖書館要做的,就是讓讀者用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所需的書。
而作為壹個普通的藏書家庭,書都是壹本本淘來的,是按自己喜好挑選的,可能很雜,什麽門類都有,有的門類可能就幾本書,根本沒必要細化分類。
即便是同壹類別的兩本書,可能使用頻率的差距也很大。比如,劉力紅的《思考中醫》,我需要經常翻翻看看,但是《針灸甲乙經》,基本就當資料存著,輕易用不到。
所以說,圖書管理系統,只是為了更好的管理大型書庫,並不符合壹般家庭的日常讀書習慣。
本人以自己為例,談談書籍的整理和選擇,都是個人習慣和觀點,勿噴,見仁見智吧……
本人算是大學肄業,曾經專業是經濟學,愛好是語言學、周易、中醫,現在從事古董、藝術品行業,偶爾看看地理、歷史、社科等等,基本不讀現當代文學,不讀勵誌,不讀所謂的心理學,其它的什麽類都有。
現有的書,會根據學科門類以及使用頻率,先對書進行初步分類:
第壹類,學習、研究類。自己的專業書,或者最喜愛的書,也就是經常要看的或查資料用的,值得反復研讀的。對我來說,就是藝術史、收藏鑒賞、周易、天文、中醫。
第二類,興趣愛好類。偶爾翻翻看的閑書,比如地理、歷史、旅遊、美食。
第三類,期刊雜誌類。雜誌,長期訂閱的,或偶爾買來看看的。比如三聯生活周刊、國家地理、拍賣圖錄。
第四類,純收藏類。幾乎不是用來看的書,比如古籍善本、線裝書、連環畫、百科全書、各種全集(金庸、愛因斯坦、魯迅、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啥啥的)等等。
整理時,不妨按照上述四種分類,倒序整理。
首先要整理的是最後壹類,純收藏類。凡是幾乎不需要看的書,比如壹年才動壹次,就將它們妥善安放在最不礙事、最難取放的地方吧。比如:
1、書架的最上層。有的書架下面是帶門的櫃子,放櫃子裏也可。
2、當然,未見得壹定要放在書架上,其它房間有合適的地方也可,比如衣櫥上面。
3、不太貴重的話,裝箱放在床底下或者儲物間也可。
如果,有些書您雖然不看,但是想經常拿出來給客人顯擺顯擺,比如什麽90年版的《繡像金X梅》,文物出版社的《中國金石集萃》,或者古籍善本,等等等等……
那麽,您可以考慮來壹個金絲楠木的(防蟲)、帶玻璃門的(防塵)、帶抽屜(放古籍)甚至帶鎖、帶保險櫃(防盜)的書架……這種書架可以放在辦公室、客廳、茶室最顯眼的位置上……
這個不是開玩笑,不少藏書大(tu)家(hao)真是這麽做,效果蠻震撼的。
接著是期刊雜誌類。
如果妳訂閱期刊雜誌,且有攢刊物的習慣,並且,每期看完幾乎不會再看第二遍。那麽,這些期刊可以和收藏類書籍壹樣放在上述地方。
建議按期刊的發行順序,壹期期由左至右或由下至上放好。
我們有時會發現,某壹期雜誌的內容很有用,需要作為資料經常看,那麽,就可以專門開辟壹小塊地方,比如書架的壹格或某個櫃子上,專門存放這種有價值的單期雜誌。
但是,這樣很容易將這壹期雜誌弄壞、弄臟,或者有朋友看到借走,弄舊,甚至弄丟,然後妳的雜誌刊號就不全了!不全了!不全了!不全了!藏書人顯然不能容忍這種情況發生!
壹般來說,某期雜誌值得保留的只會是某個專題。所以,本人建議,可以將有用的部分掃描下來,存到電腦(網盤)裏,雜誌還是跟它的兄弟姐妹們放在壹起吧。
推薦壹個掃描APP,WorldScan掃描王。
然後是興趣愛好類。
如果不是專門搞研究、做學問,那麽,妳所擁有的大部分書,應該都是根據興趣愛好所選擇的。
整理的原則:閱讀頻率優先,書籍開本其次,圖書分類再次,書脊顏色最次。
有人按照書脊顏色整理書架……那純粹是強迫癥,或者是行為藝術或者是搞裝飾……除非,您能保證記得每壹本書的書脊顏色和擺放位置……
閱讀頻率優先
簡而言之,越常用的書,就放到離妳越近的地方。比如,妳辦公桌旁的書架,妳沙發旁的書架,妳電腦桌旁的書架,因人而異。
至於書的擺放,當妳面朝書架站立時:
1、對應妳面部的,應該是妳天天讀的、最常讀的書。
2、對應妳腰部到頸部之間的,應該是妳偶爾要讀的書。
3、對應妳頭部以上的,腰部以下的,應該是妳較少讀的書。
可以參考下面的圖片。
然後需要考慮的就是書籍的開本。
真正好看、好用的擺放方法,是根據開本來擺放,即同樣高矮的書擺在同壹格子裏。
再講壹個小經驗,由於書的寬度是不同的,所以,不要把書推到書架最裏面。在書架內壁留點空間,書脊到書架外沿也留點空間。取某本書的時候,可以將兩旁的書推進去壹點(記得回頭放書的時候在整理回來……)。書的高度當然也要合適,比格子略矮5-10cm即可。
如果妳將書推到緊貼書架內壁的地方,妳只能摳書脊把書摳出來,很容易弄壞書或者弄壞指甲…
所以說,妳的常讀書,應該在書架上占用2-3個不同大小的格子,分別對應32開,16開,以及特殊開本。
特殊開本,不要參差不齊的擺放,建議從左至右、低到高排列。在較低的書上,可以擺個泰迪熊啊、普洱茶磚、煙盒啥的,調整壹下視覺效果。
或者,可以壹部分站著,壹部分躺著。
以本人為例,常讀書在整個書架上,大概也就占壹個平方米左右吧。
既然是常讀書,我認為它們就像朋友壹樣,熟悉它們的書名、書脊顏色、擺放位置,是理所應當的。
所以,各位認為,常讀書有必要按照類別來擺放麽?
如果常讀書裏有同系列的書,當然要將它們放在壹起。
如果有什麽特殊癖好,可以考慮按顏色漸變擺放……
壹般來說,壹個人不可能永遠只在壹個地點讀書,人在不同的地點,閱讀狀態肯定也是不同的。
所以,凡是妳經常讀書的地方,有條件的話,就設立壹個這樣的書架,不需要太大,小型桌面書架也可。這些零零碎碎的小書架上,就放妳的常讀書。
以本人自己為例,大概平均每天花幾個時讀書吧,分別在兩個地點:家裏以及店裏。
在家裏,尤其是夜深人靜的時候,讀的都是偏學術的書,搞點研究,因此,這類書我都放在家裏。
在店裏,雖然古董店沒啥生意,也經常來朋友客人,讀書會受打擾,因此,店裏放的都是些興趣愛好類的書,或者是壹些可以隨時拿起、放下的學習類書籍。
這個概念是本人胡亂總結的……大概就是壹些內涵豐富的,壹時無法參透的,長篇閱讀很累的,隨時看看都有心得的,隨時可以扔下不看的,比如《思考中醫》、《燃燈者》、《資本主義與二十壹世紀》、《中醫運氣學解秘》、《周易》、《靈樞》、《馬未都說》、《榮寶齋》雜誌等等等等……
大部分藏書,應該統壹放在壹個大書架上。
我在後面有提到書架的尺寸等問題,這種大型書架,就可以按照圖書專業分類來擺放了。
具體每壹格放什麽,是個人興趣愛好的問題。
看藏書量多少吧,比如科學類特別多,可以分好幾個格子放。但是宗教、哲學、醫學特別少,合並到壹起就好了。
需要註意的是,不要將每壹格書架放滿才去用另壹格,請給妳的新書預留足夠的位置。
常讀的書總有讀完、讀透、讀煩的時候,那時候,就可以將它放回妳的藏書架了。
不要把已經徹底讀完的書遺留在常用書架上!很多人就是因為這樣,書架才會越來越亂。
再就是,誰都會偶爾外出或旅行。
短暫外出,比如聚餐、會客、乘車等等,可能有少許富裕時間,可以用手機壹類的設備放點電子書看,不建議帶紙本書。
長途旅行,坐飛機、火車,閑得蛋疼,強烈建議:只帶壹本妳平時讀不進去的,但是又很有用的書,寂寞會逼妳把它讀下去的…… 當然,妳可以選擇玩手機遊戲、和旁邊乘客聊天、打牌……
學習、研究類書籍。
用的時候幾乎天天要用,不用的時候幾乎打入冷宮,整理方法同上。
本人也不是正規學院派,純是自己瞎研究…只能分享幾點經驗:
1、嚴格做好分類,參考書、相關書籍、引用資料,分開放置。
2、做好書簽,書簽,以及書簽。
3、需要的引文,以及重要參考文獻,建議掃描之後存在專門的文件夾裏。壹定要整頁掃描,標註好書名、頁碼。
4、資料不怕多,越多越好。臟、舊都無所謂,反正也不是用來收藏的,能買二手書就買二手書,帶筆記的也很好,能用電子版就用電子版。
整理書的經驗大致就是這些吧……
實用、方便優先
盡量整齊、美觀
善於利用各種空間
選書經驗——到底什麽樣的書才值得收藏。
好大的題目……慢慢補充……
先推薦壹些出版社吧,排名基本不太分先後……
由於從小接觸上壹代(50後?60後?)出版人,備受出版界的叔叔阿姨照顧,以下評價,摻入了許多個人感情。
另外,由於人和人的口味、愛好、關註點均有不同,因此,對於出版社的看法也是大相徑庭,見仁見智吧~~
出版社
1、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人文、社科類學術書為主,也搞過金庸、蔡誌忠壹類暢銷經典,緊跟文化潮流,時不時地出好書。我是三聯書店的後裔,必須將它排第壹。
2、商務印書館:學術類,最著名的就是漢譯名著。
3、中華書局:古籍類。
4、人民文學:雖然我不看,但是總要排上它,文學類。
5、世紀出版集團:原上海N家大社合並的,各類書都有吧,整體水平OK。
6、廣西師大貝貝特:後起之秀,近年來,N家貝貝特壹起發力,尤其北京貝貝特搞的理想國,社科類,文藝類,都有好書。
7、山東畫報:圖冊類。以前不少好書,後來也……
8、北大、清華、復旦、人大等高校出版社:不少經典專業教材什麽的。
9、西泠印社:金石、書法、古籍等等。
10、外研社、外教社:語言、外語類。
還有百花文藝、鳳凰,世界圖書,新星,海豚,中信,嶽麓等等等等…
總之,多關註壹些大出版社,總能發現好書。
淘舊書更是如此,過去沒那麽多書商,就大出版社才靠譜。
版本
相信這裏有很多藏書人比在下更懂書籍的版本,不過,肯定還有很多朋友不太了解,因此本人還是獻醜談談吧……古籍善本就不談了。
自古以來,所謂“藏書”,實際上藏的重點不在於“書”,而在於“版本”。
例如,同樣是《黃帝內經》,有唐本、宋本、天壹閣本、文淵閣本、武英殿本等等等等,各個版本各有特色。
評判壹個藏書家的功績,不在於其藏書數量多少,而在於其藏書的質量,即藏書的版本好。
現代書籍亦然,盡管都是印刷廠批量印刷的,但版本之間還是差距很大的。
版本,即Edition,是指壹種書籍經過多次修訂、印刷、翻譯等等,形成的各種不同的本子。
版本概念涉及面很廣,包括:作者,選題(或者說內容),校對,出版社,開本,版次,譯者(假如有),編輯,美工,排版,印刷,裝幀等等等等……
分條目慢慢整理吧……隨後慢慢補充:
1、最基本的:錯字少,排版舒服,字體大小合適。正版書不壹定沒錯字哦。
2、出版社是很重要的。壹般來說,大出版社的圖書品質是基本穩定的。小出版社有時候會把書號弄出去亂搞,或者壹些人為了評職稱、搞宣傳什麽的亂出書,壹定要註意分辨……
3、壹版壹印,即第壹版第壹次印刷。對閱讀來說並不是特別重要,但對壹些極端藏書家來說,壹定要追求壹版壹印。
4、譯者。選擇外文譯著壹定要關註譯者!比如《源氏物語》,可能豐子愷的譯本就比較好。
5、開本。開本大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壹個書看著舒服不舒服。設想壹下,假如National Geographic國家地理雜誌是小32開的,吐血不吐血?!假如西遊記連環畫做成大16開的,囧不囧?!這是我編造的極端例子,但是確實有很多書的開本設計很腦殘,具體就不指名道姓了……
6、插圖。不要以為隨便塞幾個相關圖片進去就是插圖了……插圖的數量、位置、大小、清晰度、內容切合度以及是否偏色等等,都將影響書籍的閱讀感受和實用性。
7、插畫亦然,可以為書籍增色不少。
8、評註本。古籍常有評註本和白話文本,固然有精品,但是,若沒有壹定的基礎,恐怕會被壹些錯誤註解所誤導,不建議選擇現代評註本和白話文本。當然,古代的名家集註本,也並非都靠譜。
9、換湯不換藥版本。什麽全新版、重編版、精編版、彩色版等等等等,大多是換湯不換藥,建議收藏壹個經典版本足矣。
10、修訂版。大部分書籍存壹個經典版本即可,但是,有些書籍,尤其是科學類專業書籍和教材、百科全書、辭典等等,壹定要選擇最新的修訂版。固守經典與緊跟前沿並不沖突。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建議真正想要藏書的人,可以考慮貼著墻打壹套專門的書架。
提幾點打書架註意事項吧:
1、建議書架高2米以上,寬1米以下。如果是定在墻上的,可以到頂。不要太寬,每壹層放書的隔板越寬,需要的承重能力就越高,壹旦壓斷了……妳懂的……
2、書架每壹層的高度壹定不要統壹。最大的格子在最底下,放壹些大開本的書,這樣可以壓住重心以防書架傾倒。最頂上的格子也可以是大的,但絕不能是最小的,否則,書架2米以上的話,妳擡著頭根本看不清小書的書名。每壹層的壹般高度在30cm左右,能放下絕大部分32開的書,大格子45cm左右。
3、每壹層的深度可以在50cm左右,既保證了書架穩定不會倒,又可以前後擺放兩排32開的書,書店壹般會這樣放點庫存書(各位,逛書店的時候想要外觀新壹點的書,就去後面掏壹下吧……)。放壹排大書的話,前面還能放點雜物(當然這不是個好習慣……顯得比較亂……但是真的很節約空間)。
4、壹般書架都是木頭的,壹定要厚,結實!厚、結實!鐵書架很好用,但是不好看。
當然,壹般的家庭不可能弄那麽多書架,那麽,就壹定要學會合理利用空間,任何地方都可以用來存書,包括衛生間。幾個tips:
1、都知道書立吧,多買點,可以把書卡在窗臺上啊,寫字臺邊啊,電腦屏幕後面啊,任何平坦的臺子都可以。
2、把書躺著摞起來是最節省空間的,但是,不好取用也不美觀,不建議這樣放。雖然我經常這樣放… 舊雜誌可以這樣摞。
3、箱子。紙箱子、木頭箱子,厚、結實!最好別用塑料箱子。常年不需要用的書,統統丟進箱子裏。用紙記下書名,放在書的最上面,或者貼在箱子外面。
4、現在的家具多種多樣,可以自己開發壹下拿來放書。墻上的懸空書架啊,帶小書架的茶幾,等等等等……
5、書架比較占空間,家具擋在書架前其實也無妨,像我壹樣,把不重要、幾乎不看的書擋起來就可以了。反正,妳看,或不看,它就在那裏。
防潮、防蟲、防水,這些不用說了吧,還需要註意,防火!!防火!!防火!!
1、書架旁邊千萬不要走電線,建議不要用帶燈的書架。凡事總有個萬壹。
2、書架不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不要放在陽光能曬到的地方。海風潮,容易發黴。陽光曬,如果極幹燥,有著火危險,不幹燥,長期曬也會掉色,卷邊。
3、不要在書房抽煙。壹是為了防火,再壹個,書會吸味的,除非妳想讓妳的書沾滿煙味……這裏扯句題外話,普洱茶存在書房就很好。
4、幹粉滅火器。誰能保證永遠不失火?失火了用水澆?我家常備三個滅火器。建議壹個書房壹個。
電子書的選擇和整理
慢慢補充吧……
借 @墨寒 的提醒,先談壹談電子書和紙本書的取舍。
個人認為,純粹為了通讀、研究、參考書的話,電子書是不二選擇。
原因很簡單:高效。
隨身攜帶查閱,關鍵段落可以加書簽或截圖保存,便於檢索有效內容,節省桌面空間等等等等……
本人剛剛完成壹本書籍的創作,偏研究向,電腦接雙屏幕,左邊屏幕開壹個word寫作,再開壹個電子書窗口,右邊屏幕開兩個PDF窗口,桌上還有兩本紙本書,紙本書裏的書簽亂七八糟,電腦裏還有壹堆截圖和參考文檔。如果全都使用紙本書和打印文件……恐怕會亂作壹團,簡直不敢想象……我由衷地佩服老壹代泡圖書館做研究的學者!
隨著電子閱讀器的發展,人們閱讀電子書的體驗壹定會越來越好。但是,電子書至今仍然無法替代紙本書的壹種功能,就是“翻翻看”。
比如我手邊有壹本紙本的《馬未都說》,都是壹篇篇的小文章,我拿起來,隨便翻開壹節,就可以看。電子書就不行了,我只能壹頁壹頁翻,或者跳頁,感覺就不那麽閑適隨意了。但是,如果我想在這本書中搜尋和銅鏡有關的內容,電子書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更典型的例子就是辭典。我手機裏有電子版牛津《ODE》辭典和日語《大辭林》,檢索非常方便,還有關聯Link。但是,我相信很多人會跟我有壹樣的習慣,就是喜歡翻字典。電子辭典沒法解決。
在此強烈建議,如果有IT界人士能看到的話,電子書是不是可以考慮加入“搖壹搖"功能,搖壹下,然後嘩啦啦翻頁,隨機翻到某個章節的開頭,或者辭典隨機跳到某個詞條。
現在,電子書還有壹大問題,就是D版居多,粗制濫造,鮮有好版本。
個人認為電子書的好版本應該具有以下條件:
1、正版。最好是像AMAZON壹樣,能夠做到每壹本書跟作者三七分賬,而不是國內現在普遍的買斷電子版權,作者獲得不了太多利益。只有支持、保護創作者,才會有好作品出現。
2、編目完整、清晰。目錄精確到小章節最好。
3、版式舒服。頁眉頁腳什麽的有則更好,沒有也無妨,主要是排版合理。
4、引用、註解齊全。引文清晰,最好有link,註解最好有單獨的彈出框。這是未來的技術發展問題了……
5、圖片完整、清晰。多數電子書都輸在圖片上。所以,圖片類電子書,壹時半會兒很難取代紙本書的地位。
6、錯別字少,特殊符號齊全,沒有內容缺失等等。
我相信,總有壹天,各種書籍(包括古籍)都會向上述趨勢發展出正版或者公版電子書。
正版電子書的制作和推廣,不單單是出版社和電商的問題,應當將其視為壹種社會公***服務,期待政府、院校、研究所能夠參與其中。至少,希望政府能完善法律法規來監管吧。
很多人在使用D版電子書,我也是。我相信這其中很多是無奈之舉,有些書既買不到紙本,又沒有正版的電子版,我國的圖書館又不那麽開放,情何以堪!
這裏提倡壹下,如果您要讀的書有正版電子書,如果您買得起,希望您購買正版,正版電子書的發展,需要我們每壹個公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