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能解釋為“沙漠”嗎?
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唐詩選》,有岑參的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對“瀚海闌幹百丈冰”’的“瀚海,,:,註為“沙漠”(該書上冊2 07頁)。有高適的《燕歌行》,把“校尉羽書飛瀚海”的“瀚海”,也註為“沙漠”(該書上冊194頁)。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唐詩壹百首》,也註釋“瀚海”為“大沙漠”。上海《語文學習》叢刊壹九七九年第六期有《唐代邊塞詩選講》壹文,涉及到“瀚海”,也解釋為“沙漠” (該刊第27頁,31頁)。有不少唐代詩文選集的本子,解釋“瀚海”,仍不脫這個案自。 再三閱讀岑參、高適的詩,對.蔔述“瀚海”的解釋,不敢茍同。 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是詞語數學的有效方法。用這方法理解岑冬、高適詩中的“瀚海”為“大沙漠”,卻與全詩不相搭配,且在上下文之間有所抵梧。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岑參在輪臺幕府雪中送人歸長安之作,描述邊防軍旅生活的苦寒和豪邁,勾勒祖國西北邊睡的壯麗雪景。 “瀚海闌幹百丈冰”句,是寫地面景象。僅就這句詩,如解“瀚海”是“大沙漠”就難講得通。“闌幹”指“冰,’橫七豎八的開闊面積, “百丈”是說冰層凍積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