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高風障癥簡介

高風障癥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高風障癥的病因病機 5 高風障癥的癥狀 6 高風障癥的治療 6.1 辨證治療 6.1.1 脾腎陽虛 6.1.1.1 癥狀 6.1.2 腎陽不足 6.1.2.1 癥狀 6.1.2.2 證候分析 6.1.2.3 治法 6.1.2.4 方藥治療 6.1.3 肝腎陰虛 6.1.3.1 癥狀 6.1.3.2 證候分析 6.1.3.3 治法 6.1.3.4 方藥治療 6.1.4 脾氣虛弱 6.1.4.1 癥狀 6.1.4.2 證候分析 6.1.4.3 治法 6.1.4.4 方藥治療 6.1.5 氣滯血瘀 6.1.5.1 癥狀 6.2 針灸治療 6.2.1 體針 6.2.2 穴位註射療法 6.2.3 頭針療法 7 參考資料 附: 1 治療高風障癥的方劑 2 古籍中的高風障癥 1 拼音

gāo fēng zhàng zhèng

2 英文參考

sparrow eye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primary pigmentary degeneration of retina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highwind sparrow eye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概述

高風障癥為病名[1]。見《審視瑤函》。即高風雀目內障[1]、高風雀目。

《審視瑤函》卷五:“此癥俗呼為稚盲,本科曰高風瘴,至晚不明。至曉復明也。蓋元陽不足之病。”

高風雀目(highwind sparrow eye)為病名[2]。見《世醫得效方》卷十六。其記載以《太平聖惠方》為早[3]。又稱高風內障(見《張氏醫通》卷八)、高風雀目內障(見《秘傳眼科龍木論》)、高風障癥(見《審視瑤函》)。是指眼外觀端好,以夜盲和視野日漸縮窄為主要表現的眼病[4]。本病具有遺傳傾向,多於青少年時期發病,壹般雙眼罹患,病程漫長[3]。日久則成青盲,或瞳內變生翳障[3]。

《世醫得效方》卷十六:“蓋高風才至黃昏便不見,經年瞳子如金色,所謂黃風者即此也。”高風雀目又名高風雀目內障、高風內障、高風障癥[2]。

高風障癥類似西醫的視網膜色素變性[2]。

4 高風障癥的病因病機

高風障癥多因先天稟賦不足,肝腎虧虛,精血不能上榮所致[2]。

稟賦不足,命門火衰,使脈道不得充盈,血流滯澀,目失所養,以致神光衰微,夜不見物,視野縮窄[3]。

肝腎虧損,精血不足,使脈道不得充盈,血流滯澀,目失所養,以致神光衰微,夜不見物,視野縮窄[3]。

脾胃虛弱,清陽不升,使脈道不得充盈,血流滯澀,目失所養,以致神光衰微,夜不見物,視野縮窄[3]。

5 高風障癥的癥狀

高風障癥患者眼外觀正常,初起僅於黑夜或暗處視物不清,行動困難,至天明或光亮處視力復常;日久則白晝視力減退,視野縮窄如管狀,僅見眼前事物,不能看到周圍空間,因而行動極為困難,最終可失明,甚者可成青盲,或“經年瞳子如金色,名曰黃風”(《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壹)[2][3]。

臨床檢查[3]:

眼外觀無異常。眼底檢查可見視神經 *** 顏色蠟黃,視網膜血管顯著變細,周邊部網膜有星狀、骨細胞樣或不規則形狀色素沈著,漸向中央發展。整個眼底顏色汙穢(見下圖)。後期晶狀體可變混濁。[3]

高風內障/高風雀目

6 高風障癥的治療

高風障癥治宜滋養肝腎,補益氣血,用右歸丸或補中益氣湯酌加夜明砂、蒼術、鮮豬肝等,亦可用針灸療法[2]。

6.1 辨證治療 6.1.1 脾腎陽虛

高風雀目·脾腎陽虛證(highwindsparrow eye with spleenkidney yang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脾腎陽虛,以夜盲,視野縮小,面色萎黃,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耳鳴耳聾,陽痿早泄,女子月經不調,量少色淡,舌質淡,苔薄,脈細無力為常見癥的高風雀目證候[4]。

6.1.1.1 癥狀

夜盲,視野縮小,面色萎黃,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耳鳴耳聾,陽痿早泄,女子月經不調,量少色淡,舌質淡,苔薄,脈細無力[4]。

6.1.2 腎陽不足 6.1.2.1 癥狀

夜盲和視野日漸縮窄,形寒肢冷,腰膝痰軟,舌淡脈沈[3]。

6.1.2.2 證候分析

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溫煦失職,生化不力,氣虛血少,不榮於目,且陽衰不能抗陰,神光衰微,故夜盲而晝明,視野日窄。陽虛陰盛者血凝脈澀,瘀阻不通,致目竅萎閉而失明。腎陽不足,不能溫煦肢體,故形寒肢冷。腰為腎之府,命門火衰,下元衰憊,則腰膝酸軟。舌淡脈沈為陽虛陰盛之象。[3]

6.1.2.3 治法

溫補腎陽[3]。

6.1.2.4 方藥治療

可用右歸丸[備註]右歸丸(《景嶽全書》):熟地、山茱萸、淮山藥、當歸、肉桂、枸杞、鹿角膠、菟絲子、制附子、杜仲。加減治療:原方溫補腎陽,益精養血,用於本證,宜加川芎、牛膝,以助肉桂、當歸溫陽活血通絡。[3]

6.1.3 肝腎陰虛

高風雀目·肝腎陰虛證(highwind sparrow eye with liverkidney yin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肝腎陰虛,以夜盲,視野縮小,眼幹澀,頭暈耳鳴,失眠夢擾,口幹,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細數為常見癥的高風雀目證候[4]。

6.1.3.1 癥狀

夜盲,視野縮小,且眼內幹澀不適,頭暈耳鳴,失眠多夢,口幹,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細數[3][4]。

6.1.3.2 證候分析

肝腎陰虛,精虧血少,不濡目竅,目絡枯澀,玄府漸閉,則眼罹本癥。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皆由肝腎陰虧,虛火上擾清竅及心神不寧所致。舌紅少苔,脈細數為陰虛內熱之象。[3]

6.1.3.3 治法

滋養肝腎[3]。

6.1.3.4 方藥治療

可用明目地黃丸[備註]明目地黃丸(《審視瑤函》):熟地黃、生地黃、山萸肉、淮山藥、澤瀉、茯神、牡丹皮、柴胡、當歸、五味子。加減治療:原方滋養肝腎,益精明目,用於眼底血管變細或色素堆積,視網膜顏色汙穢者,宜加丹參、牛膝、夜明砂、毛冬青之類活血化瘀,通絡消滯。虛熱重者,酌加知母、黃柏。[3]

6.1.4 脾氣虛弱

高風雀目·脾氣虛證(highwindsparrow eye with spleen qi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脾虛氣弱,以夜盲,視野縮小,面乏華澤,肢體乏力,納食不馨,口淡無味,視物疲勞,不能久視,或有便溏泄瀉,舌質淡,有齒痕,苔薄白,脈細弱為常見癥的高風雀目證候[4]。

6.1.4.1 癥狀

夜盲,視野縮小,面白神疲,肢體乏力,納食不馨,口淡無味,視物疲勞,不能久視,或有便溏泄瀉,舌質淡,有齒痕,苔薄白,脈細弱[3][4]。

6.1.4.2 證候分析

脾胃虛弱,受納、運化失職,臟腑精氣不足,清陽不升,目失濡養,且氣虛血滯,脈道不利,眼絡枯澀,遂致眼部諸癥。脾虛氣血生化不足,不榮頭面則面白,無以養神故神疲。脾胃失於健運則食少、苔白。精氣不足以充養四肢肌肉,故乏力。脈弱乃氣虛血少所致。[3]

6.1.4.3 治法

補脾益氣[3]。

6.1.4.4 方藥治療

可用補中益氣湯[備註]補中益氣湯(《東垣十書》):黃芪、炙甘草、黨參、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白術。加減治療:本方主要作用為補中益氣升陽。因氣虛血滯,脈道不利,故選加丹參、三七、川芎活血通絡。[3]

6.1.5 氣滯血瘀

高風雀目·氣滯血瘀證(highwindsparrow eye 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氣滯血瘀,以夜盲,視野狹窄,視力模糊,病程日久,視神經 *** 色呈蠟黃,視網膜血管纖細,脈絡膜血管硬化,舌質暗,苔薄,脈細為常見癥的高風雀目證候[4]。

6.1.5.1 癥狀

夜盲,視野狹窄,視力模糊,病程日久,視神經 *** 色呈蠟黃,視網膜血管纖細,脈絡膜血管硬化,舌質暗,苔薄,脈細[4]。

6.2 針灸治療 6.2.1 體針

取穴:睛明、球後、上明、太陽、風池、養老、肝俞、脾俞、腎俞、足三裏、足光明、三陰交等。

刺灸法:每次局部取1~2穴,遠端配用2穴,每日針1次,10次為壹個療程。久病陽虛者,遠端穴位可施灸法,或針灸並用。

6.2.2 穴位註射療法

取上述體針腧穴,用復方丹參註射液作穴位註射。每次局部選1穴,遠端配1~2穴,每穴註入藥液0.5 ml左右,每日或間日1次,壹般5~10次為壹個療程,療程之間休息3~5日。

6.2.3 頭針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