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董生平略論

董生平略論

董先生祖籍江蘇徐州。1956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留校任教,曾擔任著名學者高峰先生的助手。在山東大學從事先秦兩漢文獻教學和科研工作40余年。1983創辦山東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歷任副所長、所長。他致力於古典文獻學的研究和人才的培養,潛心鉆研,使山大古籍研究所逐漸發展成為國內著名的古籍整理研究機構。隨著古籍研究所的不斷發展,古典文獻學學科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被批準為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並於2007年獲得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位居國內同類學科前列。

從1981到1987,董先生先後擔任山東大學中文系副主任、主任,為山東大學中文學科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從1983到10,董先生擔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古籍整理全國研究委員會委員。1992年5月至今,任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1993年8月起任中國詩經學會副會長。1994年受聘為《中華大典》編輯委員會委員、《文學經典》副總編、《先秦兩漢文學詞典》主編。1997被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部)聘為客座教授。2004年,他獲委任為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2003-2004年度傑出訪問學者」。2006年被聘為《儒藏精華集》編輯委員會委員、《詩經》主編。

董先生是國內外著名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和中國古典文獻學研究專家。他是山東大學近三十年來經典學術研究的組織者之壹。他壹生勤於治學,謹慎嚴謹,在經學、子學、先秦兩漢文學與文學、思想文化研究等方面成績卓著,出版了《先秦文學與文學》、《漢代文學與文學》等學術專著,主編了《中華大典》。

《中國大獎賽·先秦兩漢文學分典》是《中國大獎賽》的六個分典之壹,是關於先秦兩漢作家作品的研究文獻的分類匯編,800萬字,材料廣泛,涵蓋了先秦至清末兩千多年的文學研究材料,為研究者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漢書全集》(1996)被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員會(教育部)確立為重大古籍整理項目,得到了古委的重點支持和直接資助。被列入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九五”、“十五”、“十壹五”規劃,以及“九五”、“十五”、“十壹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2003年被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列為“古籍整理出版重大工程”。整理工作從1996持續到2009年,歷時13年。這是董先生晚年最為苦心研究的課題。全書* * * 36卷13萬字,是漢代文獻學的傑作。以其規模之大、材料之全、體例之精、校對之精贏得了學術界的廣泛贊譽。該書的出版不僅有力地推動了漢代斷代史的研究,而且有助於全面總結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2009年被評為山東大學十大新聞;2010獲得第二屆中國政府出版獎提名獎;20110獲首屆山東省新聞出版獎、山東省社會科學研究重大科研獎。

董先生壹貫重視人才培養,以身作則,從善如流,嘔心瀝血,精心指導培養的碩士生和博士生,嚴格控制學生的學位論文,經常親自撰寫,反復修改。許多學生不僅熟悉了學習的方式,而且掌握了培養學生的好方法。現在,很多學生的弟子已經成為很多學術領域的頂梁柱,其中不乏優秀的研究生導師。董先生對年輕壹代學生的關懷不僅適用於他的弟子,也適用於他的弟子及弟子以外的青年學者。不僅在學業支持上,在生活照顧上也是如此。為表彰董先生在教書育人方面的突出貢獻,山東大學授予其2011年度“功勛人才培養”榮譽稱號。

作為先生的學術接班人,董先生壹生致力於師生友誼。在學術研究和生活的各個方面,他和高峰先生親如父子,合作出版了許多著作。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從1986年到1996年,董先生花了十年時間整理出版了先生的《古詞與假日》遺著,成為文字學、音韻學領域的權威著作。2002年至2003年,他親自帶領弟子編纂了《高峰先生生平著作全集》,收錄為《高峰文集》,十卷300多萬字,2004年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董先生的努力,為繼承和發揚先生的治學精神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山東大學以文史為長的學術傳統的延續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董先生淡泊名利,謙虛謹慎。他壹生致力於教育和學術研究,其高尚的品格為後世學人學者所景仰。董先生的文章和知識將長期流傳,他的奉獻精神和人格魅力將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