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舍
在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北部,有壹座古建築大廳,外觀古色古香,內部設施現代化,這就是瞻園藝舍的多功能展廳。此展廳面積大約550平方米,展線長120米,展櫃由入口處向兩側延伸形成環繞狀,中間展櫃成丁字式,外有玻璃隔塵,內有射燈照明,配以格調高雅的字畫展品,給觀眾帶來壹種清新脫俗、耳目壹新的感覺。該展廳從1999年落成開放至今,***展出書畫等各類展覽展示近百次,受到廣大觀眾和書畫家們壹致好評。 說起瞻園藝舍的歷史,要追溯到上個世紀70年代。當時,趙樸初先生為我館瞻園藝舍藝術沙龍親筆題名。電影表演藝術家趙丹先生、昆劇表演藝術家俞振飛先生、古琴表演藝術家梅日強先生以及書畫藝術家林散之、傅抱石、錢松嵒、亞明、宋文治、魏紫熙、趙良翰、李味青等藝術大師都先後來到瞻園雅集、潑墨揮毫,展示自己的藝術才華。有鑒於此,江蘇國畫院錢、亞、宋、魏,群賢畢至,也把壹些大型藝術筆會放在瞻園舉行。
瞻園藝舍在藝術家心目中的地位與日俱增,逐步形成了壹個高雅藝術聚會的場所。20世紀90年代,博物館應廣大藝術家的要求,將瞻園藝舍建成壹個藝術沙龍的形式,深入社會,與藝術家廣交朋友,並得到社會各界朋友的關心與支持。吳門畫派的著名書畫家吳養木、沙曼翁、錢持雲、張繼馨等也與藝舍建立了良好的友誼,並先後到藝舍舉辦個人書畫展,贈送作品。湖北著名畫家谷有荃、邵聲朗等都成為藝舍的朋友。在南京也雲集了壹大批有實力的中青年藝術家。瞻園藝舍還經常組織筆會,邀請書畫界的朋友參與。
藝舍收藏有大量著名書畫家的頂尖力作:其中有林散之書法狂草作品《朝辭白帝彩雲間》、傅抱石《大渡河悲劇》 、俞劍華《清涼世界》、錢松嵒《江上朝暾》、陳大羽《壹唱雄雞天下白》、李味青《丹楓秋菊圖》、趙良翰《梅石圖》、範曾《太平軍進南京》、戴敦邦《太平天國十王圖》、劉繼卣《金田起義》、沙曼翁《隸水軸》、吳養木《山水》、張繼馨《梅鶴圖》等。
瞻園藝舍不僅展示書畫家的作品神韻和風采,還舉辦了各類圖片、資料展等,如《龍文化藝術展》、《中國***產黨歷次代表大會圖片展》和《中***“十五大”圖片展》,為瞻園藝舍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和社會效益。
概況
瞻園被譽為“金陵第壹園”,原系明代開國功臣徐達府邸之西圃,始建於嘉靖初年,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乾隆南巡時曾駐蹕於此,並禦題“瞻園”二字,取自蘇東坡詩句“瞻望玉堂,如在天上”。據說乾隆對此園十分欣賞,回京後便命人在北郊長春園中仿瞻園而建“如園”。
瞻園素以假山著稱,全園面積15000平方米,由三座各具風姿的假山組成了瞻園的主景,遊人至此,無不流連忘返。北假山陡峭雄峙,原為600多年前明代壹石山,至今仍保留明代風格。西假山蜿蜓如龍,石頭猶如從土中生出,充滿自然野趣。而南假山則是由劉敦楨先生設計建造於1958年,它巍峨雄壯,由1800多噸太湖石拼連而成,呈現出層次分明,自然幽深的壯麗景觀。
名石
在中國古典園林中,要有佳峰珍石,方稱得名園。若再有名人品題,或有文字鐫刻載於著錄的,那就愈加珍貴了。在素有“金陵第壹園”之美譽的瞻園中,就有壹塊這樣的奇石——“招鶴峰”,因其形同“如意”,又稱“如意峰”。峰高3.61米,正面鑿有海水紋,體態古樸。石峰上還鐫有明朝中期的狀元錢福、吳寬、名畫家沈周等人的題詩,字跡依稀可辨。古人有詩雲:“每看孤雲招野鶴,頻攜樽酒對名花”,峻秀奇特的山石聳立在靜謐的玉蘭院中,構成“危峰招鶴”之佳景,成為瞻園新十八景之壹。不過這塊奇石並非瞻園舊物,而是來自附近四福巷中的栝園。
關於栝園和這塊巨峰,在《康熙江寧縣誌》、《嘉慶新修江寧府誌》中都有詳細的記載:“栝園在大功坊( 即今瞻園路)東巷內,本魏公東園,後歸周亮工。堂前老栝兩株,趙宦光題額,左峙壹巨峰,沈周、吳寬、錢福皆有鐫題”。下面我們就來介紹壹下這三位在招鶴峰上題詩的名人。
明朝著名書畫家沈周(1427-1509),是蘇州人,吳門畫派創始人。與文征明、唐寅和仇英合稱“明四家”,文征明與唐寅均曾師法沈周,得益非淺,所以以沈周居“明四家”之首。他以山水畫著稱,花鳥畫亦有較深造詣,並能畫人物。他學識淵博,詩文書畫均負盛名。
狀元吳寬自幼聰慧好學,不僅文章寫得好,書法也好,年青時在鄉裏已負盛名。成化八年(1472年)連中會元、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因他學識淵博,為人敦厚,是東宮朱祐樘(即孝宗弘治皇帝)的老師。孝宗皇帝即位後的弘治八年(1495),擢升為吏部右侍郎。這年,吳寬母親逝世,他趕回蘇州料理喪事,在家守孝三年。按照慣例,吳寬離職後應有人補缺,但皇上不派人去補,留著空職,等吳寬回京後續任。吳寬回到京城,即轉為吏部左侍郎,又侍奉東宮,做太子朱厚照(即明武宗)的老師。仕至禮部尚書。吳寬在朝廷的威望很高,受到皇上和官員的尊敬。七十高齡的吳寬因身體有病,幾次要求隱退,皇帝都未同意,後死於任上。被追封為太子太保,謚號文定。吳寬是位書法大家,擅長正楷行草,對稍後進入書壇的祝枝山、文征明、唐寅等人,都產生了壹定的影響。他還是個有名的藏書家,家藏古籍甚多。蘇州的怡園就是吳寬當年的府第。
錢福是上海人,約1505年前後在世。少負異才,科名鼎盛。弘治庚戍(1490年)會元、狀元,授翰林修撰。詩文藻麗敏妙,登第後名聲煊赫。我們兒時常聽父母老師教導的那首“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的《明日歌》就是錢福的大作。
招鶴峰上鐫有這三位名人的手跡,此石歷史至少應在500年以上,當為中山徐氏宅園遺存,確實是壹件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隨著明王朝的滅亡,栝園逐漸衰敗,據史料記載,至清道光年間,園已廢圮,但這塊名石卻幸運地保存了下來。20世紀90年代初,大全福巷、四福巷壹帶拆遷,此峰被移入瞻園。歷經五個世紀的風風雨雨、人事滄桑,昔日名石依然能屹立在名園之中,確為壹大幸事。
王府之夜
“瞻園——王府之夜”是壹項以明代文化藝術欣賞為主題的遊園活動,其創意新穎、曲目精彩,是明代王府庭院的再現。它將燈藝、園藝、曲藝、服飾藝術的古典美與古園林的美妙夜景融為壹體。
在美輪美奐的瞻園夜王府內:亭臺樓閣玲瓏剔透,假山湖石巍峨雄渾,碧水波光粼粼,草木青翠葳蕤……有流光溢彩的晚亭上宮廷細樂的奢華,也有曲折幽深的回廊裏古塤的悠思,霧氳仙苑中,有況世奇緣“牡丹昆曲”的演繹,七彩飛瀑下,更有琵琶鳴泉的歡歌,壹輪月影淡描出翩翩霓裳的飄逸……伴以壹出出古典戲曲、絲竹舞樂,將明清時期的音樂、舞蹈、曲藝和服飾藝術表現得淋漓盡致,演繹著壹個歡樂祥和的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