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南》
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註釋:
1、據《樂府雜錄》,此詞又名《謝秋娘》,系唐李德裕為亡姬謝秋娘作。又名《望江南》、《夢江南》等。分單調、雙調兩體。單調二十七字,雙雕五十四字,皆平韻。
2、諳(音安):熟悉。
3、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賞析:
此詞寫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壹個既淺切又圓活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贊頌之意與向往之情也盡寓其中。同時,唯因好之已甚,方能憶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結句能不憶江南,並與之相關闔。次句風景舊曾諳,點明江南風景之好,並非得之傳聞,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時的親身體驗與親身感受。這就既落實了好字,又照應了憶字,不失為勾通壹篇意脈的精彩筆墨。三、四兩句對江南之好進行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艷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於著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嘆與懷念,又造成壹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把讀者帶入余情搖漾的境界中。
這幾句詞是說,春日,朝陽照耀下的江畔花朵,紅得勝似烈火;江水碧綠的顏色,只有藍草可以相比。這壹切,怎能不撩起我對江南的回憶?詩人用對比、誇張的手法,對江南水鄉的誘人春色進行了形象的描繪,紅綠相映,光彩奪目,印象強烈,引人入勝。
憶江南的詩意_憶江南的意思
憶江南的詩意_憶江南的意思
《憶江南》
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註釋:
1、諳:熟悉。
2、紅勝火:顏色鮮紅勝過火焰。
3、藍:藍草,壹種植物,它的葉子可以用來制作青色的顏料。
賞析:
白居易先後做過杭州、蘇州刺史,江南的旖旎風光給他留下了難忘的記憶。回到洛陽以後,他寫了不少懷念舊遊的詩作。六十七歲那年,寫下三首《憶江南》,抒發了他對江南的贊美、憶念之情。這是其中的第壹首。
首句江南好,開門見山,實話實說。壹個好字,飽含著詩人深情的贊嘆。次句風景舊曾諳,撫今追昔,說明江南風景之美是當年自己親身感受到的,是非常熟悉的。這壹句既落實了好字,又點明了憶字。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句,具體描寫舊曾諳的江南春色:紅日東升,陽光燦爛,在朝陽的映照下,江畔姹紫嫣紅的鮮花比火還要紅;春江水清,波碧,在滿地綠草的映襯下,顯得比藍草還要綠。詩人抓住了江花江水兩件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對江南春光作了高度的概括,在讀者面前展現出壹幅風和日麗、花紅水碧、生氣盎然的江南春色圖。最妙的是紅勝火綠如藍六個字,既用同色烘染的手法突出了花紅、水綠,又用異色映襯的手法使江花和江水互為背景,顯得更加絢麗可愛。
結尾能不憶江南壹句用反問語氣,流露出強烈的贊嘆和眷戀之情。
憶江南·江南憶
白居易 憶江南江南憶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
吳酒壹杯春竹葉,
吳娃雙舞醉芙蓉,
早晚復相逢。
賞析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影響極大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和全力表現,在中國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與元九書》中,他明確說:仆誌在兼濟,行在獨善。奉而始終之則為道,言而發明之則為詩。謂之諷諭詩,兼濟之誌也;謂之閑適詩,獨善之義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諷喻、閑適、感傷、雜律四類詩中,前二類體現著他 奉而始終之的兼濟、獨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視。同時提出了自己的文學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而他的詩歌主張,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諷諭詩的創作而發的。
憶江南古詩
憶江南古詩
《憶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註釋:
1、憶江南:既是標題,也是詞牌名。
2、舊曾諳:從前很熟悉。
3、江花:江邊的花。
4、藍:藍草,葉子青綠,可制染料。
譯文:
江南的風景多麽美好,如畫的風景久已熟悉。太陽從江面升起時江邊的鮮花比火紅,春天到來時碧綠的江水象湛藍的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題解:
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蘇州做官,很受當地群眾的愛戴。這首詞是他回憶江南景物的作品,藝術上很有特色。
詩人早年因避亂來到江南,曾經旅居蘇、杭二州。晚年又擔任杭、蘇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壹草壹木給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他也與那裏的人民結下了深摯的友誼,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後,仍然戀戀不已。《憶江南詞》就是這種心情下的產物。作品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對以後文人詞的發展,也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賞析:
古語雲,言而無文,行而不遠。白居易的憶江南詞從寫成,流傳至今,已是壹千多年,而且還將壹直流芳百世,那麽這寥寥數語,文在何處?如何能行如此之遠呢?
白居易曾經擔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兩年,後來又擔任蘇州刺史,任期也壹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時期,曾漫遊江南,旅居蘇杭,應該說,他對江南有著相當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後十二年,他六十七歲時,寫下了三首憶江南,可見江南勝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幾個字來概括江南春景,實屬不易,白居易卻巧妙地做到了。他沒有從描寫江南慣用的花、鶯著手,而是別出心裁地從江為中心下筆,又通過紅勝火和綠如藍,異色相襯,展現了鮮艷奪目的江南春景。異色相襯的描寫手法,在大詩人杜甫的詩裏常常可見,如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兩種不同的顏色互相映襯,使詩意明麗如畫。白居易走的也是這條路,從他的詩裏也可見端倪,夕照紅於燒,晴空碧勝藍、春草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筆下,從初日,江花,江水之中獲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襯的手法而形成了我們想象中的圖畫,色彩絢麗耀眼,層次豐富,幾乎無需更多聯想,江南春景已躍然眼前。
既是能不憶江南,那麽杭州這個白居易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是什麽給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載:杭州靈隱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種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墮,寺僧亦嘗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麽看起來,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時候,很有興趣去拾它幾顆,也似多次去靈隱寺尋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賞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詩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氣質,在八月桂花暗飄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連桂叢,時而舉頭望月,時而俯首細尋,看是否有桂子從月中飛墮於桂花影中。這是何等美麗動人的壹副畫面。壹個尋字,而情與景合,意與境會,詩情畫意,引人入勝。
古詩絕句就是這樣經典,凝練,內心頓生無限的情懷。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絕句和古詩嗎,請欣賞 憶江南古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