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架山潮州窯遺址每個窯室都是用磚砌成隔墻。最長的有79.5米長。產品以白瓷為主,器物有碗、燈、壺、碗、盤、碟、杯、燈、爐、瓶、壺、罐、碗、粉盒、人像、動物玩具等。釉面顏色有白色、深藍色、藍色、黃色和褐色。其特點是琺瑯晶瑩潤澤,釉層薄,壹般無薄片或極細魚子紋。裝飾圖案以雕花為主,也有雕、洞。北方豬頭山地區美術瓷多,釉色多樣;含山中部主要產青瓷、青瓷;黑釉和醬釉產品常見於粉絲廠後山地區。文物中有相當數量的觀音、佛像、小洋人和巴哈狗,表明產品遠銷國外。筆架山窯的產品在日本和東南亞也有出土。筆架山窯出土的壹尊瓷佛像,刻有“萍萍三年九月壹日,萍萍三年”和“水洞窯”字樣,證明這就是古籍文獻記載的水洞窯,年代為北宋。此外,還發現壹座宋代墓葬打破了5號窯,墓中出土的銅錢幾乎囊括了北宋皇帝的所有錢幣,而窯內堆積物中出土了壹枚“元豐鮑彤”,說明該窯廢棄時間不早於1078 ~ 1084(北宋元豐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