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文獻記載,湖南和平解放前夕,全省公***圖書館和大學圖書館總藏書僅37萬冊。這些館常年經費無著,館舍狹小破舊,書籍塵封,門庭冷落,處於雕零衰敗境地。為了改變這壹落後面貌,省委、省政府在經濟困難、百廢待興的情況下,集中力量加強省館的建設。1953年前後,在搞好省館接管工作的同時,對省館的內部管理、規章制度、辦館方向等進行了改革,使其適應新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真正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社會主義文化陣地。1952年,重新任命了館長,將工作人員增至30名,並於1954年根據徐特立同誌的建議,將南嶽圖書館的珍貴古籍撥交省圖書館,以加強其文獻服務力。1957年前後,又將省文管會收繳和征集的30萬冊珍貴古籍移交省館。解放初期省館僅有狹小的6間教室,1955年省政府投資為省館新建閱覽、展覽大樓2800余平方米。1956年在全國人大代表田漢、李任仁、剪伯贊等人的促動下,省委、省政府又決定為省館建成3300余平方米的書庫。文化大革命中,為了保證省館的文獻資料免遭破壞,196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47軍派出壹個排的戰士守衛書庫,同時、保證了絕大部分外文期刊訂購的連續性。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省委、省政府加大了對省館建設領導的力度。1978年,在全國率先決定新建省圖書館。1984年省館新館落成,***投資1100多萬元(其中國家計委安排300萬元),占地面積66畝,當時建築面積為35000余平方米(其中主樓22900平方米),職工230余人,藏書近280萬冊(件),成為全國當時建築規模最大的省級公***圖書館。
為了加強少年兒童圖書館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關懷下,湖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於1981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成為全國第壹個省級少年兒童圖書館。至1997年,省少兒館館舍面積達13000平方米,人員68名,藏書61萬多冊(件),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
為了發揮兩個省館的壹龍頭”作用,省委、省政府在財政緊縮的情況下,仍盡量保證兩個省館的正常經費,並在實現計算機等現代化管理方面給予了壹定的支持。目前,省館在為促進兩個文明建設和促進全省圖書館事業建設服務方面,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