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年,朝廷十分重視印版的收藏和重要典籍的印刷,有計劃、分步驟地刻經、刻史、刻書、刻集等書籍。
宋代國子監是負責印刷的中央機構,印刷的書籍類型主要有經、史、哲、集。國子監既是最高學府、國家教育管理機構,也是中央朝廷刻書的主要單位。他刻的書在世界上被稱為“鑒本”。
北宋國子監印的書籍,包括經典,都經過唐代學者孔的校勘。史書包括《史記》、《漢書》、《三國誌》、《晉書》、《隋書》、《新唐書》、《新五代史》等。各派的書有荀子、文仲、孫子、魏荀子、劉濤。其他類別包括《黃帝內經蘇文》、《難經》、《千金方毅》、《黃帝針經》、《金匱要略》、《說文解字》、《群經音變》。
北宋時期,從960年建國到1005年,由於大量的經學,闡述了經學思想和經學的註、疏、義。40年後,儒家經典的數量增加了20多倍。這不僅有利於封建社會教育的普及,也對儒學的研究和傳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北宋國子監刻書,為古代雕版印刷和刻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為以後刻書事業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影響深遠,在古代印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南宋建國初期,國子監在搜尋壹些北宋舊書時,無力重新刻制,便命臨安政府和浙江、淮北、江東等地的地方朝廷部門刻制,然後送回國子監。當時刻有九經白文、十三經古註、十二經正文,以及壹些史書和子同治劍。其他大部分書籍都是就地印刷銷售,或者由讀者贖回。因此,南宋地方官刻發展迅速。
比如各地使臣館,朝廷在各地設立的各種使臣署,地方州或府縣,以及縣學、縣學、書院等。所有壹般雕刻和印刷書籍。印的書有《禮記註》、《顏氏家訓》、《荀子》、《周易》、《文選》,都印得很好。
宋代民間刻書是在唐中後期和五代興起的民間印刷作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宋代民間印刷的書籍可分為家刻、家刻和坊刻。家刻,又稱“私刻”,是由個人聘請工匠或出資成立刻坊,進行刻書的行為。這些書大部分是他自己的作品或者是他祖先的作品。刻字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傳播、出名或紀念他們的祖先。所以這類書往往主要是送人,有時通過銷售收回成本。
家塾刻本的主要內容是為家塾的學生提供學習和閱讀的書籍,其內容多為儒家經典、啟蒙書籍和歷代名詩詩文集。這種印刷品既滿足了土生土長的人的需求,又往往賣出很大壹部分,收入作為家庭辦學的經費。
方雕版印刷是由專門從事書籍印刷的作坊印制的書籍,是典型的民間印刷。壹般有自己的印刷車間,根據規模大小長期雇傭壹定數量的雕刻、印刷、裝訂工匠。
宋代的佛經印刷也很發達。印經影響最大的是971至983年完成的《開寶》壹書。歷經65,438+02年,完成刻本65,438+03,000件,以《開元石角錄》為底本,480封,5048卷;卷軸式,每版23行,每行14字,初版刻有書名、版號、號等。卷末有刻年題詞。
這壹宏大工程在古代印刷出版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是我國整個佛教典籍收藏的開端。對日本、朝鮮、越南等國的雕版印刷發展產生了直接影響。
整件寶物藏了很久,剩下的卷軸印在硬黃紙上,裝在卷軸裏,每卷都有不同的線條。世界上所剩無幾,彌足珍貴。據說陜西青蓮寺和太原崇山寺有壹本《開寶》,需要去看看。
“開寶”雕版之後,宋代出現了幾次大規模的官私印刷活動。
除了佛教印刷,宋代還刻有幾部道教著作。最著名和最大規模的
最大的是萬壽道藏,是政治時期在宋徽宗刻的。刻於福建,字母541,卷數5481。
宋代用活字印刷的書,除了雕版印刷的書以外,還有南宋政治家、文學家周必達於1193年印刷的《玉堂雜記》。這是Bi A活字印刷術應用的重要證明。
由於宋代圖書印刷業的發展,朝廷還頒布了壹些關於出版、審訂書刊的規定,包括:規定出版、審訂制度;禁止印刷該國歷史上的天皇人物;禁止刻學術“不當”書籍;法律、天文、宗教、紙幣和其他印刷禁令;禁止公開軍機等。同時,朝廷制定和實施的版權保護法規也是前所未有的。
北宋的版權保護法規主要是為了保護朝廷印刷品的權威。南宋時,官方應邀出面,行使版權保護。它主要保護出版商的經濟利益,但也包括作者作品的權益。“追人毀板”“追板砍”等懲罰方式非常嚴厲。宋代與圖書有關的版權保護和管理制度,開啟了中國版權保護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