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辟谷秘要的內容

辟谷秘要的內容

現在開始傳授本門有關辟谷和閉關的諸多註意事項。

辟谷對於壹個修持人來說,由於他每個月所攝入的食量,在體內堆積了大量的負面的食物,由此會隱藏著諸多的毒素,所以修持人如果在禪定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氣脈清凈,如果氣脈不清凈將有礙於禪定。既然無法進入禪定,那麽也就談不上以後的在修持的次第,包括智慧與神通。所以呢,對於修持人來說,尤其對於習禪的人來說,必須是每月至少有三天的辟谷,通過辟谷可以排除身體的毒素,使氣脈清凈,有助於自己得到禪定。至於對俗人來說,由於每天所吸收的食量更多的是以葷、肉為主,那麽身體所隱藏的毒素就更多。那麽,如果每個月有壹天的辟谷,使身體的毒素得以清除和排泄,身體的諸多器官也都會遠離毒素的入侵,使身體能夠趨於健康。這是第壹個意義。

第二個意義,由於人們的辟谷,也就是“絕食”,就可以直接地和間接地達到了不殺生的效果。那麽不殺生呢,第壹,對於全球的生態、對於資源和能源的節省,對於人與人之間由於攝入食量所引起的毒素導致自己情緒有失衡,引起諸多的人為障礙和疾病,具有重大的意義。假如在全球範圍內有五分之壹的人,能夠壹個月有壹天的辟谷,那麽這壹天,壹是遠離殺生,使生態得以平衡;二,能夠節省資源和能源,能夠以此多壹份將省下來的資源和能源,去接濟於災困的人們。第三,對自身的身心調和起到了無可估量的作用。

辟谷練習中有很多的秘要問題,可以參考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宗源辟谷養生》壹書,全方面的介紹的辟谷的歷史文化和理論、練習方法和註意事項、學員心得交流,書中對辟谷秘要進行了闡述。隨著非物質健康產業文化的推廣,辟谷也是壹門傳統的非物質養生項目。

所以,這是壹項於己、於人、於社會、於生態都是百利而無壹弊,也可以說是功德無量之舉! 那麽辟谷呢,可以以壹天、三天、六天、九天,乃至於四十九天,甚至更多的可以長達幾個月。為什麽在辟谷的時間內,身體不會饑餓,反而會趨於健康?甚至在調整的過程當中,身體極瘦的,在辟谷期間可以增肥;身體肥胖的,在辟谷期間可以減肥?因為在辟谷的過程當中,使身體的機能處以自主調整,達到身心的全面平衡。

在這個過程當中,有壹個方法,也就是本門獨特的方法。接下來以後,我來分解給大家。

壹,妳在辟谷的時候,如果不是閉關,那麽辟谷期間應該多喝水,由於妳多喝水可以排除身體的毒素,有助於加速消化和排毒。這是第壹。第二呢,妳還可以少量的吃壹些水果。第三,由於在辟谷期間,胃部、腸胃功能還在不斷地消化和不斷地蠕動過程中,所以始終會有壹種饑餓和乏力感。這個時候有壹個調整的方法。

這個方法是這樣的,(見視屏)首先呢,兩腳11步與肩同寬,雙手自然垂直,兩掌心,手掌的掌心相對,慢慢地提起,提起的時候吸氣,吸氣壹定要深、細、長。 下面我做示範。

這第壹口氣提到這裏為止(雙臂上提與肩平)——,由深、細、長,意念從湧泉往上提。

接下來,第二口氣是擴胸和擴腹(雙臂外展)——

好,這口氣已經是吸完了、飽滿了,完了以後,稍微停頓壹下——

兩手合攏時,呼氣時用嘴呼氣,不要用鼻呼氣(雙臂內收)——

回到了第壹個分解動作,隨之翻掌,掌心朝下,自然下垂,這時第二口氣,呼出(雙臂慢慢下垂)——

這裏面強調的是,吸氣的時候由湧泉穴慢慢地往裏吸,吸到全身飽滿為止;呼氣的時候不加任何意念,也是慢慢地從嘴巴裏呼出。

這個動作妳可以做六次,六次以後妳會覺得全身非常的飽滿,尤其是氣血非常的通暢,這時候呢,妳的饑餓感就會逐漸消失,精神也會越來越飽滿。

接下來我連貫性的做壹遍。

需要註意的幾點就是,我剛才所做的是壹口氣,但是妳們初學者可能沒辦法壹口氣把它做下來,那就分解:

第壹個,從自然垂直,提起——,這是壹口氣;

(雙臂外展——,)這是第二口氣。

收攏的時候註意,壹回,這時候呢,手掌是微微的往上翹,這個時候妳會感覺到妳整個掌心,尤其是手指頭會發顫、發麻,有壹股電流在繞環,然後再慢慢下來。

當手回歸完原位的時候呢,可以留意壹下,妳全身氣血的情況,尤其是掌心和腳心,會有很強的電流感,同時呢,不管是再冷的天氣,妳做下六遍以後,妳會全身發熱,也會出汗。

希望修持人和在家可以用這個方法去辟谷,在辟谷的過程當中,當然,還強調壹個清心寡欲。這個不僅是對自身的修持和身體健康,乃至對生態平衡和節省資源、能源,都有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

(根據錄音整理) 原註:在起始動作開始前持頌“毗盧遮那心咒”三遍;

即: “ 唵 什 嚩 呢 吽 依 本 尼 羅

ang shi wa ni hong bi ben ni lou”

整個過程結束後持頌“毗盧遮那不空灌頂真言(三會)”壹遍。

即: “ 謨 多 嚩 彌 地 蘭 地 日 嚩 摩 若 缽

mo duo wa mi di lan di rui wa mo ruo bo

什 尼 娑 嚕 那 羅 嗡 吽 多 婆 迦

shi ni suo lu na lou ong hong duo po jie

缽 駄 羅 捺 野 ”

bo fu lou nei 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