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寒衣節送寒衣的意義是什麽

寒衣節送寒衣的意義是什麽

每年農歷十月初壹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祭祖節,就是寒衣節,大家知道寒衣節送寒衣的意義嗎?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寒衣節送寒衣的意義是什麽,以供大家參考,我們壹起來看看吧!

寒衣節送寒衣的說法

寒衣節的風俗,在我國可謂是源遠流長。古籍《詩經·豳風·七月》中就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之說。《中華全國風俗誌》則記載:“十月朔,俗稱十月朝。人無貧寒,皆祭其先,多燒冥衣之屬,謂之‘燒衣節’。”

道家則認為,寒衣節這天,五帝會於北方五炁黑天。其五帝攢會之日,校鬼魂,查生人祖考及見世子孫所行善惡,以定罪福。此日皆累生人,宜當醮謝,須憑法力祭祀,追贖塗苦,壹壹得福,常日祭祀,不可享也。

寒衣節送寒衣的意義

人類的文明最早是從尊重生與死開始的,送寒衣的習俗,就是始於這種理念。送寒衣這種祭祀方式,集中體現和表達了炎黃子孫人文道德價值觀——血緣紐帶的宗族觀念、尋根問祖的孝道理念、尊重生死關愛生命的宇宙觀。

《論語學而》記載:“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在祭奠與追思中,孕育和引發其感恩之心和道德意識。因此不管在寒衣節還是在 其它 節日,不管具體用什麽方式祭祀,每個人都應該放棄濁思塵念,清凈身心,正心誠意,用心靈與天地自然交流融合,這是寒衣節的精神與靈魂,也是今天的寒衣節值得發揚的意義。

寒衣節的民間習俗

北京

“十月壹,送寒衣”這句老話最早就來源於老北京,大概在明朝的時候,老百姓們就有送寒衣的習俗了,每年天氣逐漸變冷的時候,人們都會穿上保暖的衣服,而這個時候也應該為死去的親人們送去寒衣了。因此,每年的十月初壹,人們都會用紙糊制成寒衣,在寒衣包袱上寫上名字和地址,為死去的親人焚燒。

南京

南京的人們在十月初壹這壹天,將各種顏色的紙糊成衣服、鞋帽等,並且裝在壹個紅色的紙袋裏,寫上死去的親人的名字和身份,晚上把紅色的紙袋供上祭奠壹番,然後再焚燒,以此來表示對親人的記掛,保佑親人。有的人們還會用收獲的糧食做壹些羹來讓親人們嘗新。

洛陽

在洛陽有壹句古話:“十月壹,油唧唧”,這句話是說,在每年的農歷十月初壹這壹天,人們會炸壹些食物,包餃子,用這些食品來供奉祖先,由於這些食物比較肥膩,因此會弄得“油唧唧”。在洛陽,部分地區的人們不去墳頭燒寒衣,而是在家門口或者十字路口的地方燒寒衣。在十月初壹這天的傍晚,在天快黑的時候,人們會抓壹把土,在家門口撒成壹個圓圈狀,然後焚燒寒衣來祭奠祖先。壹些熱心的人們還會到十字路口,為沒有後人的死者焚燒送去寒衣。

山東

每年的農歷十月初壹,也是山東人為死去的親人上墳的日子,他們會將自己秋收的物品為死去的親人供上,向祖先 報告 壹年的豐收成果。除了這些之外,他們也會用彩紙剪成衣服,為祖先焚燒,表示“十月壹,上墳燒寒衣”的意思,為死去的親人送去過冬的衣服。在山東的淄川地區,他們除了上墳祭祖之外,在傍晚還會到野外的路口,為那些沒有後人的死者添送寒衣。

山西

在晉南地區,人們習慣用五色紙做成衣服,然後在紙裏加上棉花,意思是說為去世的親人做壹些棉衣、棉被,也好讓他們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天。而在晉北地區,人們講究用五色紙做成衣、帽、鞋、被等各種禦寒物品,有的人們還會用紙做壹套房屋,有門有窗,為死者焚燒,非常精致美觀。

寒衣節送寒衣的意義是什麽相關 文章 :

★ 關於什麽叫寒衣節

★ 關於寒衣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

★ 關於寒衣節的傳說來歷

★ 寒衣節的由來

★ 寒衣節是鬼節嗎

★ 關於寒衣節的傳說故事

★ 描寫寒衣節的來歷說明

★ 寒衣節是為了紀念誰

★ 2020送寒衣是哪壹天

★ 關於寒衣節各地習俗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