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粵語和閩南語壹樣嗎

粵語和閩南語壹樣嗎

不壹樣。區別如下:

1、從詞匯上比較,粵語比閩語更接近普通話壹些。

2、從音素構成上比較,則閩語比粵語更接近普通話壹些。

3、閩語較多的繼承了唐朝之前的古漢語特點,而粵語則較多的繼承了唐宋時期的古漢語特征,相比較而言,閩語比粵語的存古度更高。

4、通行地點不壹樣

閩語主要通行於福建、廣東、臺灣和海南四省和浙江省南部、廣西南部以及江蘇、江西二省區的個別地區。

粵語主要流行在在中國廣東、廣西及香港、澳門。另外,福建人下南洋多,東南亞地區也有人說閩語;香港跟歐美等地聯系較為緊密,因此那些國家有很多說粵語的人。

閩南語和粵語是兩種不同的方言,語音和詞匯的區別都很大,兩者不能通話。

擴展資料

“粵語”之名,來源於中國古代嶺南地區的“南越”(《漢書》作“南粵”)。“越”是壹個泛稱,古代“越”和“粵”是通假字,在先秦古籍中,對於長江中下遊以南地區的部族,常統稱為“越”,文獻上稱之為百越、百粵、諸越,包括“吳越”(蘇南、浙北壹帶)、“閩越”(福建壹帶)、“揚越”(長江中下遊、江淮之間)等 。

隋唐以後“越”、“粵”兩個字的含義開始有所區別,前者多用於江浙吳語地區,後者多用於嶺南兩廣,長期作為嶺南地區的統稱。粵語,民間亦稱“白話”、“廣東話”等,在美洲華埠則被稱為“唐話”。而“廣府話”、“省城話”這兩個俗稱則專門指舊廣州府地區(今廣州及周邊南番順地區)、香港、澳門、梧州、賀州地區的粵語,範圍比“白話”概念小,壹般稱為“廣東話”。

粵語聲調亦大異於北,蓋以六調,曰壹清平,二清上,三清去,四濁平,五濁上,六濁去。復以促音清平為高入,促音清去為中入,促音濁去為低入。合為九聲。現代粵語的語法,如“水大”、“菜幹”、“人客”、“雞公”、“魚生”等,將形容詞放在名詞之後作修飾成分的語法結構普遍存在。

百度百科—粵語

百度百科—閩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