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歷史文化悠久。忻州市始建於東漢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歷代多為縣州治地,險要要塞,人傑地靈,商賈縱橫,兵家必爭之地,故稱“晉北之鑰”忻州文化底蘊深厚,傳統藝術歷史悠久,素有摔跤之鄉、民歌海洋之稱。
這裏人傑地靈,培養出了許多中華民族歷史上有影響的人物,如來自忻州的班婕妤、楊家將、元好問、白樸、薩都慈、徐繼畬等。革命戰爭年代,這裏曾是晉察冀、晉綏革命根據地的發祥地和中部腹地。國際無產階級戰士白求恩曾在五臺縣創建“模範病房”。
忻州古城景區
1,秀容書院。新縣創建於清乾隆四十年,當時叫秀容縣,故名,是忻州市第壹所高等學府。原書院東面是文昌殿,後逐漸擴建並入書院。書院西坡建有三個亭子:中間的四角亭、南面的八角亭和北面的六角亭。
2.孔廟。該寺建於明代李鴻五年(1492),坐北朝南,琉璃瓦頂上龍鳳舞,三進大門淩星門氣勢恢宏,單檐大成殿至今猶存。大雄寶殿寬7間,深5間,殿內木亭中有壹尊巨型孔子雕像。1977年3月8日大成殿不幸毀於大火。
3.袁壹山祠堂。位於城市南北大街,分為兩個院落。由於道路拓寬和舊城改造,祠堂大門已被拆除。但整體結構仍保持祠堂原貌。2010元義山祠堂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