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的吃法吃多了就膩了,人就是這麽賤皮子。啥好東西都不能天天吃。大魚大肉新鮮菜吃夠了,稀奇古怪的吃法自然而然就出來了。
紅燒羊尾巴
有的飯館裏有這個菜名,但原料絕對不可能是真正的羊尾巴,都是替代品。因為羊尾巴這玩意都是大肥油,沒人敢吃。其實這純屬手法問題,做好了,壹樣不膩。壹只羊的尾巴大約能出七八左右的壹塊。外面都是白花的脂肪。中間有尾錐骨壹條。壹般做壹個菜需要兩個尾巴。洗凈,下鍋焯水。撈出放涼。鍋裏下鹵水料,尾巴放進去,加水漫過原料。開鍋後繼續煮半小時。拿出來放涼。橫著切成壹分厚,鍋內放底油,加辣椒花椒蔥花炒香。倒入切好的尾巴,翻炒,加少許醬油和糖,出鍋。趁熱吃。配的主食是東北粘豆包。用豆包蘸盤子裏的油吃。肉肥美嫩滑不膩。口感特好。我也只吃過壹次。因為每只羊只有壹條尾巴。吃完以後我就想,這玩意咋就不能多長幾條呢。
牛羊角肉
牛羊角在水裏煮壹下,放冷水裏沖涼,在菜板上把肉磕打出來。肉多少不壹定,粉粉的壹條錐型肉(我壹個朋友說那個有點象JJ,哈哈,有點黃啊)。做法常用兩種,壹種是紅燒,壹種是鹽煎。都是順切的。壹般四只角能出壹盤菜。紅燒就不用說了,家常手法就完全可以,口味淡壹點,可以吃出原味。鹽煎的時候不要煎透,只四五分熟即可,撒點鹽就可以吃了。味道略甜,滑爽鮮美,肉質嫩的程度讓人驚奇。仿佛不用牙齒,它是自己化掉的。有條件的可以在煎的時候撒噴幾滴紅酒。很有西餐的意思。有回和朋友在壹個飯館的竈房看到幾根角肉,朋友告訴廚師他點這個豬鞭了。那廚師趕忙解釋:大哥,這是羊角肉,不是什麽鞭。再說我們這是清真館,不可能賣大肉(豬肉)。當時我和朋友那個汗啊。
羊油炸連屜(胰臟)
因為貨很少,只有很窄的壹條,所以沒辦法做成壹個菜,所以大多是廚師在後竈獨自享用的好東西。把連屜切幾段,扔進熬羊油的鍋裏,炸焦,撈出,撒點精鹽。壹咬"卡卡"酥,有嚼頭,有回味。可惜就是太少,剛吃出點興致,東西就沒了。唉,只和別的廚子壹起分享過幾塊,壹直耿耿於懷。有回順手把壹個去了腰騷的羊腰子扔進鍋裏炸透。壹吃味道竟然相似。從此,當別人去搶那僅有的幾塊連屜的時候,我就炸羊腰子解饞。用素油炸過壹次,味道差很多。不知道是啥原理。管它呢,沒道理的事多了,吃就是了。呵呵。
火燎羊腿
這個是餓急時候的臨時發明創造。有回幫別人做手把肉。肉塊進鍋,我在旁邊等著,越等越餓,看見旁邊有個生羊腿。拽過來,手持腿骨放在竈火上直接用火燎。熟了壹層,就用刀片下來壹層蘸點鹽扔嘴裏嚼。味道比外面的燒烤強多了。壹邊吃壹邊繼續烤,竟然不知不覺吃了半個腿。等我忙著盛肉的時候,看見壹個弟兄正拿我剩的半條羊腿重復我剛才的動作。真TM的,連學費都沒交。呵呵。不過,這個吃法後來列入我們幾個死黨的固定菜譜了。缺點是壹邊烤壹邊吃。嘴裏痛快,肚裏舒服,臉上遭罪,烤得難受啊。
生拌羊裏脊
這個似乎很多人是不接受的。肉類生吃似乎和我們日常的習慣有點背駁。不過很好吃。選用的是羊脊背上兩側的"外脊"。只有兩條。壹只中等的羊,兩條裏脊只能接近壹斤。這肉純瘦,無筋無油。切薄片或細絲,配料是新炸的辣椒油,洋蔥絲,鹽,醋,也可以加壹點泡好的粉絲。拌勻直接裝盤上桌。相當生猛。不吃不知道。吃了忘不掉。味道無法形容。呵呵。做這個菜,必須是新殺的羊,時間在四五小時以內的。時間壹長,肉就硬了,吃起來既不嫩也不鮮。
羊雜肉腸
有回突發奇想,把壹些碎羊肉碎下水拌了點花椒粉料酒水澱粉又摻了點羊油,灌在壹段羊腸裏,扔在手把肉的鍋裏煮,肉熟的時候,把腸撈出來。直接上桌,用刀切壹段往嘴裏放壹段,味道絕了,比買來的香腸好吃,就是細了點。那次我大約吃了兩尺多。影響了搶手把肉的進度。呵呵。等別人想嘗的時候,肉腸涼了,味道就差了。
正宗的吃法吃多了就膩了,人就是這麽賤皮子。啥好東西都不能天天吃。大魚大肉新鮮菜吃夠了,稀奇古怪的吃法自然而然就出來了。
紅燒羊尾巴
有的飯館裏有這個菜名,但原料絕對不可能是真正的羊尾巴,都是替代品。因為羊尾巴這玩意都是大肥油,沒人敢吃。其實這純屬手法問題,做好了,壹樣不膩。壹只羊的尾巴大約能出七八左右的壹塊。外面都是白花的脂肪。中間有尾錐骨壹條。壹般做壹個菜需要兩個尾巴。洗凈,下鍋焯水。撈出放涼。鍋裏下鹵水料,尾巴放進去,加水漫過原料。開鍋後繼續煮半小時。拿出來放涼。橫著切成壹分厚,鍋內放底油,加辣椒花椒蔥花炒香。倒入切好的尾巴,翻炒,加少許醬油和糖,出鍋。趁熱吃。配的主食是東北粘豆包。用豆包蘸盤子裏的油吃。肉肥美嫩滑不膩。口感特好。我也只吃過壹次。因為每只羊只有壹條尾巴。吃完以後我就想,這玩意咋就不能多長幾條呢。
牛羊角肉
牛羊角在水裏煮壹下,放冷水裏沖涼,在菜板上把肉磕打出來。肉多少不壹定,粉粉的壹條錐型肉(我壹個朋友說那個有點象JJ,哈哈,有點黃啊)。做法常用兩種,壹種是紅燒,壹種是鹽煎。都是順切的。壹般四只角能出壹盤菜。紅燒就不用說了,家常手法就完全可以,口味淡壹點,可以吃出原味。鹽煎的時候不要煎透,只四五分熟即可,撒點鹽就可以吃了。味道略甜,滑爽鮮美,肉質嫩的程度讓人驚奇。仿佛不用牙齒,它是自己化掉的。有條件的可以在煎的時候撒噴幾滴紅酒。很有西餐的意思。有回和朋友在壹個飯館的竈房看到幾根角肉,朋友告訴廚師他點這個豬鞭了。那廚師趕忙解釋:大哥,這是羊角肉,不是什麽鞭。再說我們這是清真館,不可能賣大肉(豬肉)。當時我和朋友那個汗啊。
羊油炸連屜(胰臟)
因為貨很少,只有很窄的壹條,所以沒辦法做成壹個菜,所以大多是廚師在後竈獨自享用的好東西。把連屜切幾段,扔進熬羊油的鍋裏,炸焦,撈出,撒點精鹽。壹咬"卡卡"酥,有嚼頭,有回味。可惜就是太少,剛吃出點興致,東西就沒了。唉,只和別的廚子壹起分享過幾塊,壹直耿耿於懷。有回順手把壹個去了腰騷的羊腰子扔進鍋裏炸透。壹吃味道竟然相似。從此,當別人去搶那僅有的幾塊連屜的時候,我就炸羊腰子解饞。用素油炸過壹次,味道差很多。不知道是啥原理。管它呢,沒道理的事多了,吃就是了。呵呵。
火燎羊腿
這個是餓急時候的臨時發明創造。有回幫別人做手把肉。肉塊進鍋,我在旁邊等著,越等越餓,看見旁邊有個生羊腿。拽過來,手持腿骨放在竈火上直接用火燎。熟了壹層,就用刀片下來壹層蘸點鹽扔嘴裏嚼。味道比外面的燒烤強多了。壹邊吃壹邊繼續烤,竟然不知不覺吃了半個腿。等我忙著盛肉的時候,看見壹個弟兄正拿我剩的半條羊腿重復我剛才的動作。真TM的,連學費都沒交。呵呵。不過,這個吃法後來列入我們幾個死黨的固定菜譜了。缺點是壹邊烤壹邊吃。嘴裏痛快,肚裏舒服,臉上遭罪,烤得難受啊。
生拌羊裏脊
這個似乎很多人是不接受的。肉類生吃似乎和我們日常的習慣有點背駁。不過很好吃。選用的是羊脊背上兩側的"外脊"。只有兩條。壹只中等的羊,兩條裏脊只能接近壹斤。這肉純瘦,無筋無油。切薄片或細絲,配料是新炸的辣椒油,洋蔥絲,鹽,醋,也可以加壹點泡好的粉絲。拌勻直接裝盤上桌。相當生猛。不吃不知道。吃了忘不掉。味道無法形容。呵呵。做這個菜,必須是新殺的羊,時間在四五小時以內的。時間壹長,肉就硬了,吃起來既不嫩也不鮮。
羊雜肉腸
有回突發奇想,把壹些碎羊肉碎下水拌了點花椒粉料酒水澱粉又摻了點羊油,灌在壹段羊腸裏,扔在手把肉的鍋裏煮,肉熟的時候,把腸撈出來。直接上桌,用刀切壹段往嘴裏放壹段,味道絕了,比買來的香腸好吃,就是細了點。那次我大約吃了兩尺多。影響了搶手把肉的進度。呵呵。等別人想嘗的時候,肉腸涼了,味道就差了。
吃是壹門藝術。有時候有點和相聲壹樣。講究"現掛"。有什麽就吃什麽。根據條件,怎麽做都很隨便。只要好吃。怎麽做都不為過。看菜譜做菜是高雅藝術,"現掛"做菜大概算是民間藝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