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心文史,其樂無窮
我從事科研三十余年,而今鬢添星霜,不知老之將至。青年時的蹭蹬不遇,使我倍加珍惜時光。
八十年代初,我調入星子縣政府辦公室,負責地名辦、縣誌辦與宗教事務,曾二次參加省地方誌學習班,研閱同治版《星子縣誌》、康熙版《廬山誌》,充實了我對星子與廬山歷史地理的知識,養成搜集資料細大不捐的習慣。1983年受命為縣誌辦主任、《星子縣誌》主編,為了專心致誌撰寫,我在辦公室門口張貼七字:“閑談不過五分鐘”。直到編出縣誌三稿,縣長才同意放行,讓我去考研究生。
1985年考入江西師範大學中文系,導師胡守仁、陶今雁在教學之余,督責我們作詩。畢業後分配在省古籍整理規劃辦公室,當時歸屬省社聯。最初我誌在研究江西古文獻,接觸過壹些地方文獻,主要研讀胡思敬《豫章叢書》。不久成立江西省詩詞學會,掛靠古籍辦,也因而有作詩的動力與壓力。
我治學的方向主要在宋代與近代文史兩端,在此兩端前後進退。關於宋代部分,諸如樂史、歐陽修、李覯、黃庭堅、楊萬裏、陸九淵、朱熹、劉辰翁乃至辛棄疾、陸遊等人物,我均撰有論文。其中對歐陽修、朱熹、辛棄疾撰有多篇。
治近代文學,則也是因興趣所趨。九十年代初,有壹部《江西歷代文藝家大全》問世,然我查找近代詩人,所收甚少,因為此書收集人物所依據的主要為各縣縣誌,而此批誌書絕大多數修於同治年間。光緒以後詩人多付諸闕如。為彌補這壹缺陷,我開始撰寫《近代江西詩話》,復印了壹大批詩集,摘抄不少資料。1997年,我申報國家社科項目“民國時期舊體詩研究”成功。即從近代詩的研究下限延展至1949年。此課題填補了這壹領域空白,也因而有不少人要編書、審稿而找我,如中山大學黃修己教授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中國社科院文學所重編《中華文學通史》,均請我寫現代詩詞這壹章。還有《文學遺產》、臺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史哲集刊》請我審讀這方面的稿件。
當年搜集近代江西詩人的過程中,我便決定以陳三立為代表的同光體贛派作為研究重點。其間便陸續寫過壹些研究陳三立的論文,1994年還曾搞過壹次陳三立研討會。2006年我申報國家社科項目“陳三立與同光體詩派研究”獲通過,相關論文陸續出籠,諸如南社與同光體、陳三立與張之洞、陳三立與文廷式、陳三立與鄭孝胥交遊、鄭珍與陳三立詩的比較。
我除研究詩之外,也愛好作詩。竊以為研究詩而不作詩,終究是壹遺憾,所以我在拙集《湖星詩集》自序中說:“研詩與創作,猶如車之有兩輪,相輔而成,不知作詩之甘苦,論詩終如隔靴搔癢,難抉其奧,又何以尚友古人。”研讀古詩,不僅是為了寫論文找資料,而且沈浸其間,可以知人論世,也可為自己作詩提供借鑒。參加某地研討會,遊覽名勝,若能以詩紀遊,豈非壹舉數得。
詩是人的心靈史,我曾撰寫《獨上高樓·陳寅恪》《詩人胡雪抱傳》《壹代宗師陳三立》等傳記,都是依據詩集而還原傳主的心境與所處環境。我以為,只要有壹部詩集,就能據此而作傳記的。
在古籍研究方面,我曾在《文獻》《文史》刊物發表文章多篇,其中如《宋墓出土的宋版邵堯夫詩集兩種》壹文,我以明版書對勘,運用平仄格律來辨識異文的正誤,列舉 條。北京大學編《全宋詩》中的《邵堯夫詩》,亦尋此版本以校勘。以後程千帆《校讎通義》引用拙文其中的六條,以說明校勘學須具備這方面知識。我在《文獻》發表《新發現的顏山農遺集》壹文,中國社科院黃宣民據此介紹來江西訪書,整理成集,1996年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顏鈞集》。這兩種書先後由我研究介紹始得面世。我曾撰有《試論四庫全書總目歸類之得失》、《江西先賢著作刊刻述略》、《江西先賢著作的珍貴匯編——兩種〈豫章叢書〉》。參編《兩部豫章叢書題記》,完成史部內容。另曾參加《二十四史全譯》中的《南史》部分翻譯,中華書局本《南史》在標點方面有錯誤,我曾列舉撰文發表,今年中華書局《二十四史》重校本辦公室仍向我索求此方面稿件。
1992年,周鑾書、姚公騫同誌發起編撰地方文選性質的叢書《江西古文精華叢書》,我是當時最年輕的編委。此套叢書中,我單獨完成《遊記卷》,1995年出版,壹年後重印。還與人合作選註《詩詞卷》。
為宣傳江西名山,保存典籍,1994年初,我與江西人民出版社策劃編輯《江西名山誌叢書》十種。從選題、凡例到前言後記,從組稿到審稿,付出不少心血。應約擔任《石鐘山誌》、《青原山誌》特約編輯,審閱《龍虎山誌》稿。主要由我點校註釋吳宗慈《廬山誌》,***140萬字。由於該書資料來源極為廣博,涉及古籍五百多余種,我查閱40多種工具書及有關資料書,加之因早年在星子,對廬山較為熟悉,方能比較準確完成點校註釋工作。該書初版後重印過壹次。在《廬山誌》基礎上,我廣征有關廬山的碑刻摩崖照片,增補古今遊記三十余篇,編輯而成《廬山詩文金石廣存》,70萬字,於1996年9月出版。
我曾應江西美術出版社邀請,先後作《八大山人全集》《珠山八友》(兩書均獲國家圖書獎)校審工作,要從圖片上辯識八大的行草,如果對古詩文的行文規則、詩的平仄、書法草寫筆勢不大內行,勢必捉襟見肘。
我的幸運是,工作與個人興趣壹致。在社科院搞科研,似比高校有教學壓力要自由壹些。
如果領導交辦的工作任務與個人的研究專業發生矛盾,如何辦?我還是會全力以赴盡力做好,也可以生發壹些科研論文。十多年前,原院長姚公鶱曾找了五個人計劃編寫《江西社會科學誌》的古代部分,在此基礎上撰著《江西學術史》,後來有三人未動手,只好由我負責元明清部分概述,我除完成任務後,有了副產品,即《論江右王學如何致良知》《論泰州學派中的江西學人》《論清初江西三大學派的異同》三篇論文。領導要我來編《江西省人物誌》,雖非我的專業方向,照樣可以生發些論文。
我的治學體會是:壹是找準自己的立足點,作掘坑式的研究,待有點深度,再把坑打大壹些。我以江西文史研究為我的安身立命之所,然僅若此則視野不能開闊,故采取“立足江西,面向全國”之方式。
二是打通文史,以文學研究為主,兼及史、哲。我撰寫過《江姓史話》,也寫過《華林胡氏源流考》之類,發表於《尋根》雜誌。對佛教、禪學也略有涉獵,前年應湖北四祖寺之邀,為夏令營講“禪與畫”;去年宗教研究所搞“宗教與和諧社會”征文比賽,我的壹篇《從覺悟之道看佛教在和諧社會中的價值》榮獲壹等獎。
三是要集中精力,全神貫註,決不拖拉。《江西古文精華》叢書,我搞的《遊記卷》第壹個完成。《江西名山誌》中的《廬山誌》,盡管字數多達百萬,也是第壹個完成。《江右名家研究》叢書,我寫《壹代宗師陳三立》,第壹個完成,時間往往早於他人壹二年。
四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壹個人精力有限,如果舍不得放棄某些東西、某些活動,就無法作自己要做的事情。必須耐得住寂寞,咬老菜根、坐冷板凳,不慕榮利。我曾為省新聞出版局做了幾年審讀員,趁圖書處換人之機,辭職不幹,沒有很多精力投入其間。
我於43歲生日時作詩雲:“市海藏身自在天,偏將校註誤華年。苦吟豈是求名世,宏論慚無欠立言。江闊來朝租艇渡,春深何處看花妍。卻從四壁縹緗裏,今古詩心試鑿穿。”49歲初度,賦詩明誌雲:“傷逝誰能拽日車,人生未可計贏輸。詩情系世吟千首,學海潛心占壹區。杖履尋遊名勝地,青春偏嗜線裝書。望空莫羨淩雲士,信筆塗鴉暇有餘。”此年香港大學饒宗頤惠贈詩文集,我步其韻賦詩銘感:“早年艱勞作,偷讀遣愁日。半生斫不材,行年迫五十。夙癖吟詩苦,鬢發星星出。愧無奇才略,忍看駒過隙。新遷高知樓,環境迥異昔。不慣逢迎術,治學慚占席。好奇心未改,搜書列滿壁。”我的治學壹二心得,亦寓此三詩矣。然所為皆邊緣化之小道,聊以自慰而已。
在古籍整理方面,我先後參加過《二十四史全譯》、《全宋詞釋註》工作。擔任《江西古文精華叢書》(十卷本)、《中國旅遊詩話叢書》、《國民黨江西組織誌》編委與撰稿工作,主持《江西名山誌叢書》(***十二種,四百萬字)編纂工作。編輯《江西古籍整理研究》***3集,擔任《江西人物誌》常務副主編。先後應出版社之邀完成《中華正氣歌》撰稿與編輯工作、《八大山人全集》的點校工作。並為《中國當代詩詞藝術家大辭典》等辭書編委。先後出版詩集《帆影集》,《湖星集》(作家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散文、遊記集《湖天鷺蹤》即將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先後為四十余種詩文集作序,應邀為湖口大橋、黎溫高速公路等處撰寫碑銘。為繩金塔大戲臺、文廟、象湖萬壽宮、佑民寺、疊山書院多處撰寫楹聯並已懸掛。
主要著作:,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4年8月出版,獲1996年江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擔任《江西古文精華叢書》編委,獨力選註《江西古文精華叢書·遊記卷》,1995年6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獲1996年江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壹等獎。與曾子魯教授合作選註《江西古文精華叢書·詩詞卷》,1998年8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6年擔任《中華正氣歌》壹書編委並撰稿,江西美術出版社1998年出版,此書榮獲全國五個壹工程入選作品選。2000年擔任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五冊本《八大山人全集》標點及文字審校工作,此書於今年年初出版,正在積極申報獲2000年度國家圖書獎。 另外參加過《二十四史全譯·南史》中的翻譯工作;《全宋詞釋註》第五冊中部分釋註工作。
我在省古籍整理辦公室工作已屆十年,主要從事古籍整理與研究,與唐宋文學、近代文學研究,亦涉獵江西古代哲學、歷史領域的研究。
我還與王咨臣先生合作整理《黃爵滋集》,系省八五社科規劃項目,列入中國古籍整理出版九五重點規劃,此項目由我分擔的部分已經完成。
1997年,應南昌大學古籍研究所之約,擔任撰寫《豫章叢書》二十余種史部古籍提要。將編為《豫章叢書提要》壹書,已由省委副書記鐘起煌同誌題寫書名,姚公騫先生寫序。目前已由五人完成並由我與另壹同誌統稿。
從前年開始,由周鑾書同誌主其事的《江西歷代名人傳記》壹書五十萬字已完稿,由二十多位學有專攻的作者撰稿,我忝列其間。為使此書減少差錯,周鑾書同誌挑選了我與師大黃長椿教授審稿,我認真負責地提了上百條意見,並做了壹些文字審訂工作。由社聯主持的《江西社科誌》,由我撰寫古代元明清江西社會科學研究部分,這部分寫作任務難度大,涉及文史哲各個方面,又須文字精練簡約,但我較快較好地完成了任務,勾勒了七百年來江西學術思想發展的脈絡,獲得了周鑾書、姚公騫等專家好評。此外,我還應此書編纂劉芳聖同誌之請,審訂了東晉至宋部分、民國與人物部分文字。
在哲學方面,近年來已發表《試述泰州學派中的江西學人》、《清初江西三大學派異同述略》等論文,有《江右王學的爭鳴及發展》等論文待發表。
歷史方面,撰有《劉淑英生平考述》、《劉辰翁生平考述》、《朱熹在南康軍》等文章發表。 我還應山東畫報出版社之約,為該社出版的《百年中華名人傳記叢書》撰寫《獨上高樓·陳寅恪傳》,已於1997年初完稿並與該社簽訂出版合同,因這壹套叢書規模甚大,尚在出版過程中。
我於1997年初申報的院級科研課題《江西山水旅遊詩話》,亦於當年獲準立項。該項目乃在廣泛閱讀江西名山誌的基礎上,再加旁搜遠紹,至今已完成五萬余字,如鄱陽湖詩話、龍虎山、三清山、麻姑山西山、鵝湖山、青原山、雲居山、武功山詩話等部分,已寄達南京東南大學旅遊系由喻學才先生審讀並入其檔案庫。
1995年10月,應江西美術出版社之邀,我擔任《中華正氣歌》壹書編委,從事歷代人物的訣選、撰寫、註釋工作,由我提出分為三大類並篇名為氣節、風骨、風範獲通過。該書主編由吉林大學公木掛名,於1997年榮獲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壹工程獎。
社會團體活動中,我兼任江西詩詞學會副會長,《江西詩詞》副主編。老戰士江南詩詞學會副會長,《秋韻》主編。這些年來,除利用業余時間編輯《江西詩詞》外,還參加了壹些學術活動與社會活動。
我認為,多年來,每晚伏案至十壹二點鐘。不務空談,珍惜時光,自訂“千百十工程”,即此生要作千首詩百篇論文、十本書,看來也是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