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道德經》、《莊子》、 《列子》、 《六韜》等;儒家的《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等;法家的《商君書》、《韓非子》;兵家的《孫子兵法》;縱橫家的《鬼谷子》、《戰國策》等。
1、《道德經》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壹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壹,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2、《論語》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壹,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
《論語》在古代有3個版本:《古論》、《魯論》和《齊論》。現在通行的《論語》是由《魯論》和《古論》整理形成的版本。
3、《韓非子》
《韓非子》是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法家韓非的著作總集。?《韓非子》 是在韓非逝世後,後人輯集而成的。
據《漢書·藝文誌》著錄《韓非子》五十五篇,《隋書·經籍誌》著錄二十卷,張守節《史記正義》引阮孝緒《七錄》(或以為劉向《七錄》)也說“《韓非子》二十卷。”
篇數、卷數皆與今本相符,可見今本並無殘缺。著作中許多當時的民間傳說和寓言故事也成為成語典故的出處。
4、《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2300年,被譽為“兵學聖典”。***有六千字左右,壹***十三篇。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
《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已有2500年歷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
5、《戰國策》
《戰國策》是壹部國別體史學著作,又稱《國策》。書中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各國之事。
記事年代起於戰國初年,止於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戰國策》分為12策,33卷,***497篇,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遊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遊說之士的實戰演習手冊。
該書亦展示了東周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戰國策》壹書的思想傾向,因其與儒家正統思想相悖,受到歷代學者的貶斥。
《戰國策》曾被斥之為“邪說”、“離經叛道之書”。“《戰國策》基本上自成壹家。其道德哲學觀多取道家,社會政治觀接近法家,獨與儒家抵牾不合,因而為後世學者所詬病。”
作者並非壹人,成書並非壹時,書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誰。西漢劉向編定為三十三篇,書名亦為劉向所擬定。宋時已有缺失,由曾鞏作了訂補。
有東漢高誘註,今殘缺。宋鮑彪改變原書次序,作新註。吳師道作《戰國策校註》,近代人金正煒有《戰國策補釋》,今人繆文遠有《戰國策新校註》。
百度百科——儒家
百度百科——道家
百度百科——法家
百度百科——兵家
百度百科——縱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