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歷史上有幾個朝代焚過書

歷史上有幾個朝代焚過書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齊人淳於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駁斥,並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秦始皇采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毀;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此即為“焚書”。

梁元帝“焚書”:梁元帝(508-554年)即蕭繹,字世誠,南朝梁皇帝。公元554年10月,西魏派常山公於謹、大將軍楊忠率兵5萬南下攻梁。同年11月,魏軍攻破江陵。這時,梁元帝認為,自己讀書破萬卷,仍免不了亡國,讀書還有何用?於是,他就命舍人高善寶把所有14萬冊圖書聚集在壹起燒掉;隨後,便到西魏軍營投降。梁元帝受盡百般淩辱後,於公元554年12月被西魏所殺,終年46歲。蕭繹焚書是在個人陷入絕望境地而作出的非理智之舉,與秦、清等朝代為愚民而強令焚書有本質的區別,因而後人也往往對其此舉抱以寬容的態度。

乾隆帝“焚書”:乾隆帝即位後,從1773年到1782年,他組織了360多位有名的文人學者,歷時10年,編撰出了我國封建時代壹部空前絕後的大型叢書——《四庫全書》。《四庫全書》的問世,對於保存中國的古代文化典籍,傳播古代學術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乾隆帝編書的根本目的在於推行文化專制主義,以鞏固清王朝的統治。開始編書時,他曾兩次提出:對古籍該“毀棄”的應予毀棄,該“刪改”的應予刪改。因此,有些書往往被弄得面目全非。據統計,在編書的10年中,僅浙江省就毀書24次,被毀書籍多達538種、13862部之多;江西巡撫海成,僅在乾隆41年(公元1776年)就搜繳焚書8000多部。整個乾隆時期,***焚毀各種書籍達71萬卷之多。可見,乾隆“焚書”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大規模的壹次“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