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金陵內外的三月三:南京上巳節簡介

金陵內外的三月三:南京上巳節簡介

 作為古代中國長期遵守的 傳統節日 上巳節 在各地流傳十分廣泛。

 而不同的地區,在慶祝上巳節時也有不同的民俗活動。

 那麽就讓我們來了解,古代金陵的上巳節怎麽過。

 上巳的名稱首見於漢代的古籍,名稱大概定於漢代。漢代及以前雖已經把上巳定為正式節日,使古老的祓禊活動有確定的時間,但農歷三月上巳每年都不固定,為了方便和統壹,魏晉後幹脆將上巳節定在了三月初三日。上巳節這壹天,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過節方式。

 南京上巳節:薺花滿金陵

 古代金陵,即今南京,民間當時有民謠道:“三月三,薺菜花賽牡丹,女人不戴無錢用,女人壹戴糧滿倉。”這天,南京人都習慣用薺菜花來煮雞蛋,傳說食之可治頭痛。婦女們則把薺菜花戴在頭上,藉以消災滅難。據《錢塘縣誌》載:“上巳,出遊西湖,士女皆帶薺花。”而蘇州民間,人們還把薺菜花掛在門頭、鍋竈上或床上,《清嘉錄》曰:“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竈陘上,以厭蟲蟻。”

 除南京外,漢族民間還有流杯、流卵、流棗、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飯以及歌會等活動。後期除了祭祀之外,陸續發展為河畔嬉戲、插柳賞花等民俗活動。這個節日也是男男女女相會、出遊踏青的日子,亦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女兒節。

 如四川忠縣等地有“三月會”,舉行紀念抗敵將領巴蔓子的盛大活動,是日,群眾擡巴蔓子的偶像繞城遊行,後跟社火隊,玩龍燈、舞獅子,家家張燈結彩,燃放爆竹,熱鬧非凡。

 而閩臺地區三月三則為“三月節”,“采鼠麹(曲)草,合米粉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臺灣府誌》),部分人士會選在三月初三的上巳節掃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而我國其他各少數民俗亦在三月三上巳節這天有慶祝活動。壯族民間多於三月三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相傳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另壯族人民多於三月三掃墓,蒸五色糯米飯等。

 布依族同胞於三月三時節日殺豬祭社神、山神,吃黃糯米飯,各寨三四天內不相往來。瑤族以三月三為“幹巴節”,是集體漁獵的節日,並將捕獲的野物魚類按戶分配,***享收獲的歡樂,後雲集於廣場,唱歌跳舞,歡度佳節。而如畬族、黎族、土家族、水族、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民族也都有各自傳統的三月三節日習俗。

 結束語:三月三上巳節,在我國古代很長壹段歷史時期裏,都是各地各民族***慶的節日,只是不同民族,或許對節日的稱謂會有所不同,但節日內容大多類似,是祭祀先祖、迎春踏青、祛邪祈福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