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七年(1881年)9月25日(夏歷辛巳年八月初三),生於浙江紹興城內東昌坊新臺門周家。幼名阿張,長根,長庚,學名周樟壽。
光緒十八年(1892年),入三味書屋從壽鏡吾讀書,課余影描圖畫。與章閏水建立友誼。
光緒十九年(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獄,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產中落,全家避難於鄉下。每每為父親出入於質鋪及藥店,遭人冷眼。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父親去世。家境益艱。於本年開始寫日記。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師學堂,改名周樹人。12月,被本家叔催促參加縣考,中榜後以四弟患病為由不再參加府考,繼續前往南京求學。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1月,礦路學堂畢業。3月,公費赴日本留學。4月,入弘文學院普通科江南班(為日語學習速成班)。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剪辮。課余喜讀哲學與文藝之書,尤註意人性及國民性問題。
光緒三十年(1904年),4月,於弘文學院結業。6月,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9月,入仙臺醫學專門學校肄業。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1月,課間觀“日俄戰爭教育片”,深受刺激,決定棄醫從文。6月,將學籍列入“東京獨逸語協會”所設的德語學校。
夏秋間,被騙回國與朱安結婚。旋即復赴日本,7月,從仙臺回到東京,不再入學讀書,專門從事文藝譯著工作,此後幾年通過不同方式學習了德語,俄語。
擴展資料:
壹、人物簡述: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
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壹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
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二、人物軼事:
1、成績優異
魯迅在礦路學堂時,學習成績很突出,學堂總辦錢德培曾誇他:“周樹人真是博學。”當時,每次考試都有獎金的。國文每周壹次,其他小考每月—次,優者都給以三等銀質獎章。
依章程:凡四個三等章準許換壹個二等的,又幾個二等的換壹個頭等的,又幾個頭等的換壹個金的。而全班中,得到這種金領獎章的惟有魯迅壹個人。
2、幫助青年
魯迅在廣州時,壹個青年受他的感化,隨他到了上海。到上海後,魯迅熱情的留他在自己景雲裏的寓所住,後來那人又讓魯迅給他在上海找個工作。
魯迅很為難的情況下找到郁達夫說實在沒辦法,須請壹家書店報館名義上請他做事,而每月的薪水三四十元由魯迅自己拿出,由達夫轉交給書店報館作為月薪發給他。魯迅對青年的提攜幫助程度可見壹斑。
3、白紅小象
林語堂曾在壹篇文章中寫魯迅先生在中國的難能可貴,譽之為“白象”。因為象多是灰色,遇到壹只白的,就視為國家珍寶。許廣平在與魯迅分居兩地互通書信時也時常稱他為“小白象”,魯迅在與之信中偶爾也用以自稱。
在兒子周海嬰出生後,魯迅用來送予兒子稱其為“小紅象”,可謂“白象紅象壹父子”,魯迅在哄孩子高興時也常常自作小調“小紅,小象,小紅象,小象,紅紅,小象紅;小象,小紅,小紅象,小紅,小象,小紅紅。”丈夫的憐子溫情可見壹斑。
百度百科-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