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書坑儒之時,李斯偷偷將《易經》列入醫術占蔔之書而得以幸免。
關於其作者,《史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馬遷之說而認同《易經》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則有不同觀點。由於成書很早,文字含義隨時代演變,《易經》的內容在春秋戰國時便已不易讀懂,為此古人專門撰寫了《易傳》以解讀《易經》。今天我們所說的“周易”通常指《易經》和《易傳》二者的結合。
有人認為,占蔔之書的性質並不能掩蓋《易經》作為壹部偉大著作的價值。占蔔起源於人類解釋世界的渴望,哲學的萌芽從原始宗教中生發出來,《易經》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證。中國哲學中陰陽相生相克、對立統壹的基礎理論,便是根植於《易經》。後人從《易經》中發展出了復雜的哲學系統,儒家和道教的學說均明顯受到《易經》的影響。今人更是從《易經》中解讀出哲學、政治、歷史、軍事、民俗等諸多方面的研究價值。
根據《周禮》的記載,占蔔有“三易之法”,《易經》只是其中之壹,另兩部《連山》、《歸藏》均已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