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俊這壹帝號,在先秦古籍中,只集中見於那本“怪書”《山海經》的《大荒》、《海經》之中。
下面就先列出其在山海經中的形象。
“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經·大荒南經》這壹條記載可知帝俊是羲和的丈夫,也就是十日之父。
“常羲者,帝俊之妻,生十二月。”《山海經·大荒西經》這壹條記載可知帝俊又是常羲的丈夫,正是十二月之父。
至少在這兩條記載中,我們可以不難發現。至少在山海經的神話體系中,帝俊是日月之父,、其低位都是至高無上的。
其次,帝俊的神話體系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簡單。從其他帝俊的相關記載,我們還能夠得到很多的信息。
有中容之國,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獸、木實,使四鳥:豹、虎、熊、羆(《大荒東經》)。
有白民之國,帝俊生帝鴻,帝鴻生白民,白民銷姓,黍食,使四鳥:虎、豹、熊、羆(《大荒東經》)。
有司幽之國,帝俊生晏龍,晏龍生司幽,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獸,是使四鳥(《大
荒東經》)。
有黑齒之國,帝俊生黑齒,姜姓,黍食,使四鳥(《大荒東經》)。
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國,姚姓,黍食,使四鳥(《大荒南經》)。
有襄山,又有重陽之山,有人食獸,曰季厘。帝俊生季厘。故曰季厘之國(《大荒南經》)。
有西周之國,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臺璽,生叔均(《大
荒西經》)。
有儋耳之國,任姓,禺號虎子,食谷(《大荒北經》)。
有牛黎之國,有人無骨,儋耳之子(大荒北經))。
以上提到的諸國,可見都是帝俊神系中的諸國。此外,關於其神系的貢獻記載,相比於儒家“半史半神”的記載,我們可以發現:儒家對於這類的記載,大多都牽強附會地將其歸功於儒家經典中的三皇五帝身上。相比之下,帝俊神系中的記載,更加具有神話的浪漫主義色彩,可以說更加接近上古神話的原本狀態。
帝俊生禺號,禺號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為舟。
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
少皞生般,般是始為弓矢。
帝俊賜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
帝俊生晏龍,晏龍是為琴瑟。
帝俊有子八人,是始為歌舞。
帝俊生三身,三身生義均,義均是始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
後稷是播百谷。
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
這些記載都集中反映於山海經第十八卷海內經。
不過我們又都了解壹個常識,那就是在現在流傳的先秦神話傳說中,根本就沒有帝俊的神話體系。這又是什麽原因呢?
首先可以明確的是,帝俊神系的演變乃至今日的消亡,主要由於儒家的政治需要而對其進行的改造。但是儒家的改造由於眾說紛紜,從而導致了其破綻百出、矛盾重重,使其往往無法自圓其說,更加失去了可信度。
儒家對於神話改造,可以說最早來源於孔子。舉壹例,古代神話中的“夔壹足”和“黃帝四面”就是最佳的例子。這兩則神話,分別被孔子解釋為“夔是壹個賢能的人,得到他就足以治理天下,(也有說夔這個人很安分,不壹而足)”,後者的解釋,則成了“黃帝很賢明,省察天下四面八方。”可以說,原本的美麗的神話人物,都被孔子改造成了傳說性質的半神人物。
儒家對於帝俊神系的改造,也基本上采用了這種套路。
下面我們就以“十日之母”的太陽女神羲和為例,看其如何被改名換姓以至於最終被改造的。
羲和的最早記載,前文已經提到,為十日之母。而其另外的壹個職責,很有可能是十日的駕車夫。這種說發源於屈原的詩句“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無迫。”這種說法的可信度也較高。
但是到了儒家經典的《尚書·堯典》中,“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羲和就成了測定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給大家制定出計算時間的歷法的官員了。
《呂氏春秋·勿躬》、《世本》等文獻的記載中,羲和,以及另外壹位帝俊的妻子——常羲,就從女神,蛻變為黃帝手下主管占日占月的兩個男性官員羲和、常羲。最後的演化,羲和甚至於由黃帝手下的壹名官員,演化為帝堯的六名官員,即:羲氏、和氏,及羲仲、和仲、羲叔、和叔。
可以說,原本流傳的神話故事,最終也被歷代儒家改編成了史化的人物。
此外,帝俊神系的其他人物,諸如少昊、後稷等人的改造,由於儒家的眾說紛紜,就更顯其矛盾之處。但是這些矛盾 的背後,卻又無時無刻不在反映著帝俊神話的影子。
使帝俊神話真正分化並逐步消亡的卻是來自文明社會的政治的與歷史化的巨大力量。為了使神話合乎政治的需要,為了建構有利於漢民族統治的黃帝世系,為了從歷史角度為大壹統社會找到依據,如不消滅帝俊神話,便不能確立黃帝世系。所以後代儒士與史家們費盡心機,采用改頭換面法、枝葉移植法兩大再造技術,將帝俊的名字從神譜中抹去了,帝俊也就這樣被逐出了神壇。——這是在百科中看到的點,應該是最符合帝俊神話消失的真正解釋。
而帝俊本人的改造,就不得不提到兩個人物,即帝嚳和帝舜。這二者的神話傳說,可以說都少不了帝俊的影子。
以下的觀點,都是為了證明帝俊和帝嚳是同壹人的說法。
其壹,《帝王世紀》雲:帝嚳剛出生時,自道其名為“俊”,“嚳”與“俊”同音且近形,所以二人當同為壹人。
其二,史傳後稷乃帝嚳妃姜嫄所生,而《山海經.大荒西經》言“帝俊生後稷”,此亦可證嚳與俊同為壹人。
其三,史傳商代始祖契為帝嚳妃簡狄吞玄鳥卵而生,商人之祖為帝嚳,而王國維認為“俊”是商代高祖中地位最顯赫者,何新以為“俊”是商人的祖先。是亦證明“俊”便是帝嚳。
其四,《山海經.大荒南經》雲:“帝俊生季厘。”郝懿行疏雲:“文十八年《左傳》雲,高辛氏才子八
人,有季貍,貍、厘聲同,疑是也。”郝氏所言甚是,此正可以說明帝俊與嚳本是壹人,所以二人之子也
同名。
其五,畢沅《山海經大荒西經》註雲:“《史記》雲帝嚳娶娵訾氏之女為正妃。《索隱》曰:案,皇甫謐
曰,女名常羲。”帝嚳之妻與俊妻同名,當然不是偶然,也不足怪,因二神本為壹人。
可以說,在歷代的說法中,牽強附會占了多數。但是我們都知道,帝嚳作為《史記·五帝本紀》中的五帝之壹,很明顯示作為儒家帝王的代表,將帝俊神系進行分割,其中帝嚳也就得到了很大壹部分。對帝俊的改頭換面對帝俊的改頭換面,主要是通過創造五帝之壹的帝嚳來完成的,以帝嚳取代帝俊,將其更名改姓,這壹手段可謂釜底抽薪。
《帝王世紀》雲:“帝嚳高辛氏,姬姓也,其母不見。生而神異,自言其名曰俊。”這種野史雖然已將帝嚳取代了帝俊,但卻仍然保留了“自言其名曰俊”的改造痕跡,但沒來得及編制帝嚳的譜系家世,後來經過各種正史與稗聞的附會、添加,確立了“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的地位。
《史記五帝本紀》只言“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但省略了“俊”字,這壹細微的變化,卻將帝嚳從帝俊的陰影中完全解脫出來,達到了脫胎換骨的效果。在將帝俊脫胎之時,將其後代子孫如季厘、少昊(摯),妻子(常羲)等,也在稍加改變之後轉移到帝嚳名下,從此以後,帝俊便消失了,帝嚳則異軍突起,成為五帝之壹。
對帝俊神話的枝葉嫁接由於帝俊神系龐大家族及帝俊的巨大影響,晚出的帝嚳身上無法全部體現關於帝俊的事跡與傳說,而這些傳說與神話事跡又充滿生命活力,代代流傳,於是後儒們便將這些有活力的神話分化開來,分別嫁接到黃帝、顓頊、堯、舜等身上,使得他們的身上都有著帝俊的影子。
後羿為民除害是受帝俊派遣的,安民之功本應歸於帝俊。但到《淮南子》那裏,則變成了“堯之時,十日並出”,堯命羿去除害射日,將愛民之德轉給了堯,同時也將後羿神話從帝俊神話體系中切割出來。
於是帝俊的諸子孫們紛紛被改名換姓,忘記了炎帝就是後稷,西王母就是帝俊的女兒。帝鴻成了黃帝或者黃帝的兒子,少昊說成是黃帝的孫子,帝嚳說成了黃帝的曾孫子,中容成了顓頊之子,契成了帝嚳之子,後稷也被嚳占有。俊妻常羲改嫁了帝嚳,娥皇走進了後羿舜的宮中。
自此之後,帝俊的神話體系,也最終被儒家神話體系所取代。然而這樣壹來,儒家的神話體系就更加復雜,以至於其帝王世系都多有自相矛盾之處(如有興趣,可以翻閱壹些相關的論文,由於
難以用很少的字數來說清楚,這裏就不在贅述)。
但是現今流傳著的《山海經》,仍然為我們保存著帝俊神話的殘缺片段,可以說是極為寶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