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成就,首先在藥物分類上改變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類法,采取了“析族區類,振綱分目”的科學分類。它把藥物分礦物藥、植物藥、動物藥。又將礦物藥分為金部、玉部、石部、鹵部四部。植物藥壹類,根據植物的性能、形態、及其生長的環境,區別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類。動物壹類,按低級向高級進化的順序排列為蟲部、鱗部、介部、禽部、獸部、人部等6部。還有服器部。這種分類法,已經過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統來進行了。從無機到有機,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這種分類法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尤其對植物的科學分類,要比瑞典的分類學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綱目》不僅在藥物學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學、地質、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貢獻。它在化學史上,較早地記載了純金屬、金屬、金屬氯化物、硫化物等壹系列的化學反應。同時又記載了蒸餾、結晶、升華、沈澱、幹燥等現代化學中應用的壹些操作方法。李時珍還指出,月球和地球壹樣,都是具有山河的天體,“竊謂月乃陰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爾”。《本草綱目》不僅是我國壹部藥物學巨著,也不愧是我國古代的百科全書。正如李建元《進本草綱目疏》中指出:“上自墳典、下至傳奇,凡有相關,靡不收采,雖命醫書,實該物理。”藥物解說
在藥物解說方面,本草綱目包括八個部分:
釋名,羅列典籍中藥物的異名,並解說諸名的由來;
集解,集錄諸家對該藥產地、形態、栽培、采集等的論述;
修治,介紹該藥的炮制法和保存法;
氣味,介紹該藥的藥性;
主治,列舉該藥所能治的主要病癥;
發明,闡明藥理或記錄前人和自己的心得體會;
正誤,糾正過去本草書中的錯誤;
附方,介紹以藥為主的各種驗方及其主治。
李時珍根據古籍的記載和自己的親身實踐,對各種藥物的名稱、產地、氣味、形態、栽培、采集、炮制等作了詳細的介紹,並通過嚴密的考證,糾正了前人的壹些錯誤。他在書中介紹和考證了許多來自南亞的藥物,並廣征佛書,給其中許多藥物註出了梵文譯名,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本草綱目》改進了中國傳統的分類方法,格式比較統壹,敘述也比較科學和精密,例如:把廣義的“蟲”藥擴充到106種,其中昆蟲藥為73種,分為“卵生”、“化生”和“濕生”三類。對動物和植物的分類學的發展具有很大意義。
《本草綱目》糾正了前人的許多錯誤之處,如南星與虎掌,本來是同壹種藥物,過去卻誤認為兩種藥物;以前葳蕤、女萎認為是同藥,李氏經過鑒別則確認為兩種;蘇頌在《圖經本草》將天花、括樓分為兩處,其實是同壹種植物;前人誤認“馬精入地變為鎖陽”、“草子可以變魚”,壹壹予以糾正之。並且在本書中還加入了許多新的藥物。對某些藥物的療效,李時珍還通過自己的經驗作了進壹步的描述。本書還載敘了大量寶貴的醫學資料,除去大量附方、驗方及治驗病案外,還有壹些有用的醫學史料。
本書不僅是壹部藥物學著作,還是壹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書中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在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采礦乃至於歷史方面都有壹定的貢獻。
《本草綱目》乃是壹部集十六世紀以前中國本草學大成的著作,書中所收集的資料廣博,“上至墳典,下至傳奇,凡有相關,靡不收集”,因此書中不免有些內容與現代的認識不符,甚至有些可能具有迷信的色彩,例如,鉛粉辛寒無毒,現代則認為有劇毒的;又如其中人部收錄的孝子衣帽、寡婦床頭灰、草鞋、男陰毛治蛇咬、女陰毛治“五淋、陰陽易病”、人魄(人吊死後的魂魄)鎮驚嚇、人肉療羸瘵(割股療親)、人中黃(人糞)治嘔血、梁上塵治昏厥等皆可入藥。這部分李時珍大多引用《輟耕錄》、《本草拾遺》的說法,采以姑妄信之“凡經人用者,皆不可遺”的態度。另外李時珍並駁斥陳藏器的《本草拾遺》,認為吃人肉療羸瘵是錯誤的。不過也正由於巨細靡遺的收錄,使得壹些已散佚的古代醫書及本草借由綱目而保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