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指是京劇中旦角的經典指法。
京劇旦角表演中的手勢主要體現在指型上,各類指型因多像蘭花,故統稱為“蘭花指”。劇中人物通過喜、怒、哀、樂等表情,體現人物思想性格的外在表象。同時,通過變化多端的手勢,表達復雜的內心思想情感。這種在具體情節中靈活運用的手勢,也是壹種藝術化的形體“語言”。
壹、蘭花指的兩種解釋
舞蹈中的蘭花指的"指"字可有兩種闡釋:壹種是作為動詞,表示指示方向或其他示意動作。其動作要領是伸張五指,立食指,余四指自然彎曲,拇指指面輕貼中指指尖,拇指勿壓中指指甲,表演時,眼神必須隨手指移動而轉向。
另壹種是作名詞之用,表現壹種自然形態,自我表示或動作呈現,又稱蘭花掌,通常與其他動作之用,是靜態的。
其動作要領是伸張五指,立食指,余四指自然微彎,拇指指面輕貼中指第壹至第二關節處,手指自然彎翹、放松,太用力會使手形僵直,眼神必須隨手指移動而轉向。使用者也只限定女性專用。
二、蘭花指在戲曲中的發展及文化精神
在戲曲中,蘭花指手型小生也常用,是他們顯示儒雅的標誌。據古籍記載,蘭花指品鑒之口訣為:鉤、柔、白、瘦。鉤,即彎曲;柔,即柔軟;白,即白皙;瘦,即瘦削。達到此標準方可稱為極品:鉤似圓月,柔若無骨,白如玉石,瘦勝麻稈。
蘭花指指法甚為繁復,有上翹下翹、前翹後翹、左翹右翹、正翹斜翹等等(有的難度極大,翹起來後可以仰貼在手背上),再輔以不同的角度和動作的快慢,當真是賞心悅目、曼妙多姿。
與中國道教中的手印相比,戲曲中的基本手型似乎絕大部分指法已然失傳,使得如今人們翹蘭花指的樣式極其單壹,絕無古時輕盈靈動的韻致,這實在是中華古文化之壹大損失。
在中國戲曲的表演中,無論是行為儒雅、穩重大方的小生,還是俊俏、活潑的花旦,他們的提壓手腕的"指"或用手指的"點",加之身段和眼神的配合,會使他們的表演入木三分。因此,蘭花指在對中國戲曲人物的塑造和性格的刻畫上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