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期
光緒七年(1881),九月二十五日(陽歷四年八月初三),生於浙江紹興市東昌坊新臺門周嘉。幼名張,長根,長庚,學名周章壽。
光緒十八年(1892)赴三潭映月,在壽吳京求學,放學後作畫。與張建立友誼。
光緒十九年(1893),祖父周因事入獄,父親病重,壹家人在鄉下避難。每次我為我父親進出優質商店和藥店,我都受到冷眼。
光緒二十二年(1896),父親去世。家庭越來越艱難。今年我開始寫日記。
光緒二十三年(1897),家裏開會分房子,分給了魯迅。魯迅不肯簽字,被叔叔們訓斥,心裏發冷。
努力學習
光緒二十四年(1898)四月,入南京水師學堂,改名周樹人。65438年2月,舅舅催我考縣城。中考後,我以四哥生病為由,停止參加政府考試,繼續在南京讀書。
光緒二十五年(1899),轉入江南盧氏學堂附屬礦冶學堂學習采礦。這期間接觸了赫胥黎的進化論,對他後來的思想有壹定的影響。除了看新書,我熱愛騎馬運動,敢於和旗手的孩子比賽。
光緒二十八年(1902),65438+十月畢業於礦道學堂。3月,我去日本公費留學。4月,他進入弘文學院普通科江南班(日語學習速成班)。
辮子是光緒二十九年(1903)剪的。我喜歡放學後看哲學和文學方面的書,特別關註人性和國民性。
光緒三十年(1904),於洪文學院四月畢業。六月,我的祖父符節去世,享年六十八歲。9月,他從仙臺醫學院畢業。
光緒三十二年(1906),5438+0年六月,課間看了《日俄戰爭教育片》,深受刺激,決定放棄醫學,從事文學。6月,學籍被納入東京獨特語言協會成立的德語學校。夏秋被騙回國娶朱安。我立刻回到了日本,7月,我從仙臺回到了東京。我停止了學習,專攻文學翻譯。在隨後的幾年裏,我用不同的方式學習了德語和俄語。
光緒三十四年(1908),師從章太炎先生,成為光復會成員,與二哥合作翻譯外國小說集。這期間他生活困難,就靠校對稿件補貼生活。
宣彤元年(1909),出版了兩卷外國小說。
迷茫困倦
宣彤元年(1909)八月,回國,先後在杭、浙師範任生理化學教師,還擔任日本老師鈴木覺壽的植物學翻譯。
宣彤二年(1910),八月,任紹興中學教師、監事。1911年,我寫了我的第壹部小說,文言小說《鄉愁》。
民國元年(1912),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應教育部部長蔡元培之邀,擔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壹科長。8月,他被任命為教育部長。從這壹年到1917,他抄寫了大量的古碑,整理金石學,校對古籍,對佛教思想也有壹定的研究。
民國六年(1917),七月七日因張勛復辟之亂離職,六月四日亂後回部。
民國七年(1918)參加《新青年》改組,任編委。
文學先鋒
民國七年(1918),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壹篇用現代文體寫成的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以魯迅為筆名發表,發表在《新青年》第四卷。
民國九年(1920)在北大講授中國小說史,六月讀《生產黨* * *宣言》中譯本,贊譯者。9月,小說《暴風雨》出版。
民國十二年(1923),八月,出版小說集《吶喊》;他和弟弟周作人分居,搬到西四塔胡同61號。分開的具體原因不得而知。65438年2月,她發表了“娜拉走後發生了什麽”的演講,並在女子師範大學和世界語學校擔任教師。《中國小說簡史》第壹卷出版。
民國十三年(1924),七月,去Xi安講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八月回北京。165438+10月6月,《語絲周刊》出版,第壹期發表了《魯迅論雷峰塔的倒塌》,從此魯迅成為語絲的領軍作家之壹。
民主鬥士
民國十四年(1925),“女子師範大學風潮”進壹步升級。魯迅因支持進步學生的正義鬥爭,被首席教育官張撤職。同年,魯迅把張告到了研究院。
民國十五年(1926),三月,發生“三·壹八慘案”。4月,魯迅寫了《死而憶君》,批判段政府殺害學生,被追殺,避難山本醫院。我在避難期間壹直寫作。8月,《流浪》出版,他去廈門大學當中文系教授。65438+2月辭職。
民國16年(1927),1年6月赴中山大學任教。3月,我會見了兩廣區委書記陳延年。4月1日,到黃埔軍校做演講《革命時代的文學》。12年4月,發生了“4·12反革命政變”。29日,他為救進步學生,憤然辭職。八月,發表《魏晉風度與文章及藥與酒的關系》。9月,他寫信給臺靜農,拒絕作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然後離開廣州到上海,在那裏開始與許廣平同居。65438年2月,與梁實秋等人發生了壹場關於“第三種人”和“自由人”的爭論,持續時間長,影響大。
民國十七年(1928)春天參加中國革命共濟會。這壹年,我們和創造社、孫社的大部分成員就“革命文學”問題展開了壹場辯論。正是在1998年,大量的馬克思主義著作被收集和翻譯。同時,他開始倡導革命藝術和現代木刻運動。
民國十八年(1929),九月二十七日,許廣平分娩,魯迅給他取名“周海嬰”。年底,他與馮雪峰多次協商,組建“中國左翼作家聯盟”
左翼聯盟領導人
民國19年(1930)2月,中國自由運動同盟會成立,魯迅為創始人之壹。3月2日,出席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當選常委,並作了《對左翼作家聯盟的看法》的講話。
民國二十年(1931),柔石被捕,魯迅在寓所避難。28號回到老公寓。
民國二十壹年(1932),65438年10月29日,在火線。第二天避開內山書店。2月6日,他被內山書店的朋友護送到英租界內山分館暫避。與艾青等人創辦“春天藝術研究所”。
民國22年(1933),65438+10月,蔡元培邀加入“民權保障同盟”,並升任執行委員。2月17日,蔡元培應邀到宋慶齡住處歡迎蕭伯納。寫《紀念遺忘》緬懷柔石。
民國二十三年(1934),1年六月,與鄭振鐸合編的《北平箋譜》出版。5月,木刻《余音集》出版。
民國二十四年(1935)二月開始翻譯果戈理的《死魂靈》。6月,《新文學系列小說二》整合,做了長篇序言。
民國25年(1936),5438年6月+10月,雙肩、肋骨劇烈疼痛,發表了最後壹部創新作品《新故事》。二月,我開始翻譯《死魂靈》的第二部。5月15號病情復發,醫生診斷為胃病。此後,高燒不退。5月31日,史沫特萊女士轉診美國鄧醫生確診,情況仍不樂觀。6月身體稍有好轉,魯迅和周圍的人都認為“魯迅先生好了。”65438+10月17,病情復發,18天沒亮就發病了,哮喘。19死於淩晨5: 25。
情感體驗
兄弟不和
在魯迅的個人生活中,有兩件事對他打擊很大。壹個是他的婚姻生活,壹個是和弟弟周作人的不和諧。魯迅和周作人壹直不願意對別人說起這件事,這讓這件事更加撲朔迷離,成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令人費解的事件。多年來,研究界對此形成了三種觀點:經濟說、不尊重說、家庭糾紛說。第壹種說法是“經濟論”,認為周作人的妻子馨子(Yutai)花錢太多,經常造成家庭入不敷出,最後造成兄弟間的隔閡。第二種觀點認為是魯迅與的曖昧關系導致了周氏兄弟的不和。第三種說法是,周家對的不滿導致了兄弟關系的緊張。就否認“兄弟不和”是因為思想分歧而言,這三種觀點是壹致的。但除此之外,學術研究基本沒有太大進展,三個觀點也不能真正說服讀者。
婚姻和愛情
魯迅壹生中曾經和兩個女人有過婚姻或戀愛關系。首先,他在26歲時從日本回到紹興,在母親魯瑞的主持下與來自殷珊的朱安女士結婚。魯迅與朱安結婚後,直到去世,都沒有與她解除這種婚姻關系(魯迅知道壹旦與妻子離婚,朱安會遭受死亡或非人的遭遇,所以沒有離婚)。魯迅不在期間,朱安壹直照顧魯迅母親的生活,從不抱怨;第二,他47歲的時候,從廣州到了上海,也就是和跟隨他很久的番禺許廣平住在壹起。魯迅先生去世後,朱安女士和許廣平同誌壹樣,作為魯迅先生的幸存者,十多年來壹直與社會保持著正常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