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山的意思和含義是什麽

山的意思和含義是什麽

山的意思有:地面上由土石構成的高聳的部分;像山的東西;蠶蔟;山墻。

山,漢語壹級字,讀作shān,最早見於金文,其本義是地面上由土石構成的隆起的部分,因為山是高聳的而引申出“大”的含義,又引申出墳墓、隱居之處等含義。《說文解字》認為是“宣也”。

漢字源流

“山”字最早見於商殷時代的“癸山敦”中(金文),是三座峰巒相接的形狀,有山陰樹影,使人壹望便知是“山”。至於是三峰相接而不以其他數量的峰相接則是因為“三”在古代經常用來表示多次或多,用三峰列而為“山”,便表示多個峰巒相接的意思。

這是中國人祖先用“遠取諸物”的辦法所創造的壹個很原始也很典型的象形字。到了春秋時代,在“山且丁爵”中的“山”字,中峰已高聳起來,並且已漸趨瘦化了。秦篆則在這壹形體基礎上進壹步使之線條化。於是,以後便相沿發展為隸書和楷書中的“山”字。

“山”的本義是地面上由土石構成的隆起的部分,因為山是高聳的而引申出“大”等含義。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第九下山部:山,宣也。宣氣?,生萬物。有石而高,象形。凡山之屬皆從山。所閑切。

康熙字典寅集中山部山。《廣韻》:所閑切,《集韻》、《韻會》:師閑切,《正韻》:師奸切,並與刪音同。《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並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

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陰嶓冢以至昆侖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青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又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壹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又姓。古烈山氏之後。又公山,復姓。又《集韻》、《韻會》並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小雅·斯幹》):幽幽南山。葉上幹,幹音堅。

又孔子《丘陵歌》:喟然回慮,題彼泰山。郁確其高,梁甫回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葉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