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賓陽哪裏得酸粉最正宗?

賓陽哪裏得酸粉最正宗?

酸粉是賓陽縣的傳統名小吃,其產生歷史久遠。相傳,北宋皇祐五年(1053),朝廷派樞密副使狄青率部南征儂智高來到賓州(今賓陽縣),而儂智高則在距賓陽縣城以西19公裏的昆侖關憑險固守。狄青於元宵之夜在營中張燈結彩、歡宴過節以迷惑對方,暗中卻派出兩千輕騎從背後偷襲昆侖關,而後突然前後夾擊。儂智高措手不及,大敗而逃,遁往雲南大理,狄青大獲全勝。在賓陽居留期間,狄青部下多為北方人,不喜歡吃米飯,提出要吃面條,而賓州盛產大米,沒有面條,難以滿足要求。但是,再難也難不倒精明的賓州人。人們用大米浸泡後,磨漿蒸成米粉,配以鹵水肉片等作料送到營中。將士食後,對米粉嘖嘖稱贊。時逢南國早春,氣溫驟升,悶熱如夏,北方將士不服水土,出現了拉肚、發痧、不思飲食等現象。賓州人又精心將米粉再度改造,蒸成薄薄的粉片,配以米醋、酸瓜、香菜等調料讓將士食用。想不到,這種酸粉真神,將士們食後頓覺胃口大開,神清氣爽,拉肚和發痧竟也不治而愈。將士都稱這種有提神、消暑、止渴、開胃、祛濕除熱功效的粉為酸粉。從此,賓州酸粉成了當地壹種奇特的小吃,代代相傳,經久不衰。

賓陽酸粉的制作方法是:用精選上好的晚稻大米,經24小時浸泡並淘洗,用土制的石磨磨成漿。經過7天時間反復漂漿,漂漿期間要根據氣溫的不同進行不定時地換水。蒸制時采用大鐺木蓋浮托蒸法蒸米粉,蒸熟壹條折疊壹條並抹上壹層花生油。配菜有叉燒、炸波肉、炸牛肉巴、炸灌風腸、炸花生或黃豆並腌制新鮮黃瓜;調味品主要是用陳皮、八角、蔥條等十多種香料用紗布包好,加水、鹽、蠔油、味精等加溫煮制鹵水;再用糖、鹽、米醋調制糖醋至酸甜適口。切好米粉放在碗內,將切好的叉燒等配料平攤在米粉上,再放些鮮紅的生辣椒和蒜茸、香菜、澆上鹵水以及糖醋,加些花生油即成。這樣做出來的米粉爽滑可口、酸甜適中、柔嫩香脆。

賓陽人愛吃酸粉,粉店食者如雲,加上絡繹不絕慕名而來的外地食客,使得賓陽縣城的賓館酒樓和小飯店、大排檔,到處都有酸粉供應。而滿街的酸粉攤中,要說歷史最久、味道最佳的,當首推蘆圩南街酸粉了,這裏的顏家、關家、鄒家、老扁酸粉世代相傳,歷久不衰。南街酸粉選料上乘,手工制作,別具壹格。1990年全國第四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期間,賓陽酸粉打進南寧小吃壹條街,成為指定小吃,每日食客如雲。1995年和2000年,賓陽酸粉連續榮獲廣西“優秀小吃”和“名小吃”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