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宿白先生簡介

宿白先生簡介

宿白先生(1922年8月3日~2018年2月1日),男,漢族,遼寧沈陽人,著名考古學家、北京大學教授,194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史學系。

宿白是中國佛教考古和新中國考古教育的開創者,曾任北大考古系第壹任系主任、中國考古學會名譽理事長。作為歷史考古學上集大成者,在建築考古、印刷考古和版本學等領域的造詣為學界所公認,著有《白沙宋墓》《藏傳佛教寺院考古》《中國石窟寺研究》等著作,2016年獲得首屆中國考古學會終身成就獎。

在研究生階段學習過版本目錄學,對古籍版本目錄也有著極深的造詣,他所著《唐宋時期的雕版印刷》和《漢文佛教目錄》都是該領域經典著作。

1947年,他在整理北大圖書館善本書籍時,從繆荃孫抄《永樂大典》殘本《順天府誌》中,發現《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壹文,這是雲岡石窟研究史上尚不為人知的文獻。他據此寫作《校註》壹文,由此開啟了他的石窟寺研究,這也是宿白佛教考古的發軔之作。

宿白的性格特點

宿白先生具有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極高的責任心。他在研究工作中始終堅持嚴謹的學術規範,註重對史料的細致解讀和深入挖掘。同時,他非常重視自己的教學職責,致力於培養出壹批優秀的考古學家,為中國的考古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宿白先生有著開闊的學術視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他的研究領域涵蓋了佛教考古、石窟寺研究、版本目錄學等多個領域,且在每個領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果。這得益於他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開闊的學術視野,使他能夠敏銳地洞察到不同領域之間的聯系和交叉點,從而在學術上不斷創新和突破。

宿白先生是壹位謙遜、低調的人。他在生活中不喜歡張揚,而是更註重內在的品質和修養。他的謙遜和低調也體現在他的學術研究中,他不追求短期的學術效應,而是更註重長遠的研究價值和社會意義。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宿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