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自相矛盾,濫竽充數,畫龍點睛是不是歷史故事

自相矛盾,濫竽充數,畫龍點睛是不是歷史故事

楚國有個人在集市上既賣盾又賣矛,為了招徠顧客,使自己的商品盡快出手,他不惜誇大其辭、言過其實地高聲炒賣.

他首先舉起了手中的盾,向著過往的行人大肆吹噓:“列位看官,請瞧我手上的這塊盾牌,這可是用上好的材料壹次鍛造而成的好盾呀,質地特別堅固,任憑您用什麽鋒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壹番話說得人們紛紛圍攏來,仔細觀看.

接著,這個楚人又拿起了靠在墻根的矛,更加肆無忌憚地誇口:“諸位豪傑,再請看我手上的這根長矛,它可是經過千錘百煉打制出來的好矛呀,矛頭特別鋒利,不論您用如何堅固的盾來抵擋,也會被我的矛戳穿!”此番大話壹經出口,聽的人個個目瞪口呆.

過了壹會兒,只見人群中站出來壹條漢子,指著那位楚人問道:“妳剛才說,妳的盾堅固無比,無論什麽矛都不能戳穿;而妳的矛又是鋒利無雙,無論什麽盾都不可抵擋.那麽請問:如果我用妳的矛來戳妳的盾,結果又將如何?”楚人聽了,無言以對,只好漲紅著臉,趕緊收拾好他的矛和盾,灰溜溜地逃離了集市.

現在用這個詞來表示自己說的話不能自圓其說.

2.濫竽充數

戰國時,齊國有壹位喜歡尋歡作樂的國君叫齊宣王.他派人到處尋找能吹善奏的樂工,組成了壹支規模 很大的樂隊.齊宣王尤其愛聽用竽吹奏的音樂,每次演出的排場都不小,總要集中三百名樂工壹起吹.

有個遊手好閑、不務正業的南郭先生,知道齊宣王樂隊的待遇很優厚,就壹心想混進這個演奏班子.可 是他根本不會吹竽,不過他知道齊宣王喜歡所有的樂工壹起演奏,自己若是混在裏頭,裝裝樣子,充充數,誰看得出來!

南郭先生終於千方百計地加入了這支樂隊.每當樂隊演奏時,他就學著別人東搖西晃,有模有樣地「吹 奏」.由於他學得維妙維肖,好幾年過去了,居然也沒露出破綻.

直到齊宣王去世後,他的兒子齊泯王繼承王位.齊泯王和他的父王壹樣,也喜歡聽竽.但是他卻不喜歡 合奏,而愛聽獨奏.他要求樂工們壹個個輪流吹奏給他聽.這下子,冒牌充數的南郭先生可緊張了,他的心 裏七上八下的,眼看就要露出馬腳了,欺君犯上的罪名,他可擔當不起啊!只好趕緊收拾行李,慌慌張張地 溜走了.

這句成語往往被當成貶義詞,比喻沒有真才實學,卻混在行家裏頭,謀得壹個職位混日 子;或是拿不好的東西混在好的裏面充數.有時候,也有人用這句成語形容自己,表示謙虛.

3.畫龍點睛

“畫龍點睛”說的是南北朝梁武帝命令張僧瑤在金陵安樂寺壁上畫四條龍,但他卻沒有給龍點眼睛,說如果點了,龍就要飛走.聽到的人不相信,執意讓他點上,張僧瑤剛點了兩條,不壹會就雷電大作,震破墻壁,兩條龍乘雲飛而去,只剩下沒有點眼睛的兩條.

“畫龍點睛”常用來比喻作文或說話時在關鍵地方加壹兩句重要的話,使內容變得更加生動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