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貔貅的傳說和史記
貔貅(音皮休)是壹種瑞獸,和龍、麒麟壹樣皆不存在於現世間。在傳說中;曾幫助黃帝打敗蚩尤,古代除舞龍、舞獅外,亦有舞貔貅。在道教「請神寶誥」文中,謂有壹神只名諱為「先天轄落靈官王天君」,在上天除負有雷神之職,更統有百萬「貔貅神將」,負責天上巡視工作,類似人間糾察工作,飛騰雲霧,號令雷霆,降雨開睛,穿山破石捉妖精,收瘟攝毒伏群魔,防備妖魔鬼怪、瘟疫、鬼魅擾亂天庭。
在漢書“西域傳”上有壹段記載:“烏戈山離國有桃拔、獅子、尿牛”。孟康註日:“桃拔,壹日符拔,似鹿尾長,獨角者稱為天鹿,兩角者稱為辟邪。”辟邪便是貔貅了。
傳說貔貅是龍生九子的第九子.能騰雲駕霧,號令雷霆,降雨開晴.相傳有辟邪擋煞,鎮宅之威力.龍生九子,神通不壹。其子貔貅,勝父千倍,長大嘴,貌似金蟾,披鱗,甲形如麒麟,取而獸之優,有嘴無屁股,吞萬物而不瀉。可招八方財,可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傳貔貅因為觸犯天條,玉皇大帝罰他只許吃不許拉。所以貔貅是以財為食的,納食四方之財,肚子是個聚財囊,同時催官運。
另據大熊貓專濃家張和民教授稱在古籍中,大熊貓被稱為稱為貔貅(pixiu)。《史記..五帝本紀》中,敘述了中國“五帝”之首的黃帝,他的國號為“有熊氏”,不僅尊重熊這種野生動物,而且能將熊(黑熊)、羆(棕熊)、貔貅(大熊貓)等野生動物明確區分開來。
史記還追述了壹個故事:4000多年前,黃帝指揮馴養過虎豹、熊、羆、貔貅等猛獸的部落,在阪泉(河北涿鹿縣)打敗了另壹個部落的首領蚩尤。由於板泉之戰比較著名,所以西漢的史學家司馬遷將它加以記載。除了《史記》外,中國第壹部追述古代事跡的《尚書》,在《牧誓》篇中也曾敘述,距今3000多年前,周武王的部隊“如虎如貔”,在牧野大敗商紂五的軍隊,壹直到後代,還用貔貅比喻勇猛的軍士,戰無不勝。在佛教中,貔貅還被用為地藏菩薩的坐騎,但是被稱為“諦聽”,但是從造型上看與貔貅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