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熙路
歷史沿革 作為成都名片的“成都第壹商業老街”——春熙路,早年只是壹條窄街小巷。那時的商業中心分兩處:壹處是東大街,另壹處便是勸業場,即現在的商業場。1924年,為讓兩個商業中心貫通起來,時任四川督理的軍閥楊森著手拓建春熙路。為給這條路取個好名,楊森專門請來飽讀詩書的雙流縣前清舉人江子魚老先生,援引老子《道德經》裏“熙來攘往,如春登臺”之語,名為“春熙路”,自此揚名天下。
春熙路建成後,聚集了銀樓金店、鐘表眼鏡、綢緞布匹、百貨圖書、銀行報館、像館藥店等30余個行業約200余家商戶,成為成都當時壹個新興的商業中心。只可惜40年代末,兵荒馬亂,經濟崩潰,通貨惡性膨脹,春熙路商業壹片蕭條,瀕臨滅絕。
建國後的春熙路逐漸恢復了商機。春熙路的“老字號”更是名聲在外。成都市第壹家專營“文房四寶”的“胡開文文具店”、久負盛名的古籍書店,?
珍藏不少歷朝歷代的文史資料和古舊典籍;“龍抄手”、“鐘水餃”、“賴湯圓”等成都名小吃也是市民津津樂道的;“漱泉茶樓”、“飲濤茶樓”每天座無虛席。1992年開市的夜市深受市民和各地遊客的青睞。?
地理範圍 現在的春熙路商圈,系指東大街以北,南新街、中新街、北新街以東,總府路以南,紅星路以西的區域,面積約300畝。雲集了太平洋百貨、王府井百貨、百盛、伊藤洋華堂等大中型商家,奠定了春熙路在成都的商業中心地位。
發展前景? 春熙路改造2、3期將完成步行街向周邊的延伸。向北跨過總府路,直至華興街,形成商圈的餐飲娛樂區;向西將貫通荔枝巷、青年路,與成都市中心另壹個核心商圈鹽市口商圈連為壹體;向南覆蓋東大街與青石橋區域形成專業市場貿易區;向東直接與大慈寺相連。改造後的春熙路,將初步建成壹個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的現代化步行商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