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琴和二胡,遺產。

古琴和二胡,遺產。

古琴是壹種非物質文化遺產。

壹.分析

古琴,又名七弦琴、秦雨、七弦琴,是中國傳統的彈撥樂器,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沈,余音繞梁。

古書記載伏羲造琴,還有神農造琴、黃帝造琴、唐堯造琴等傳說。舜將琴定為五弦,文王加壹弦,武王又將壹弦裁為七弦。可見,中國古琴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秦樂3360余首,秦樂130余首,秦歌300余首。2003年6月7日,165438+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宣布中國古琴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2006年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第二,文化符號

琴是中國古代文化中最負盛名的樂器,也有學者說,無緣無故不撤琴。排在琴棋書畫四藝之首,被文人視為高雅代表,也是文人吟唱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就是很多文人的必備知識和必修科目。

博雅與鐘子期相知的故事,因山水而成,流傳至今。琴臺被視為友誼的象征,有許多詩和散文都有琴臺的身影。

古琴鑒定:

1,見虛線

古琴斷紋是指琴在演奏過程中,由於歲月的風化和震動,在琴面上形成的各種斷痕。從某種意義上說,古琴的斷線是其年代的標誌,不同的斷線可以傳達其年代。這壹理念長期以來被視為古琴收藏的主要依據之壹。

2.看看油漆灰

鋼琴選用慕童或杉木,因為這兩種木材質地疏松,* * *歌唱效果好。但由於這兩種材料都比較柔軟,為了保護琴面,忍受長時間的磨損,具有傳聲效果,所以古琴表面的油漆下面必然有壹層灰胎。

3.看形狀

古琴的風格也體現了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歷代文人也對古琴寄予厚望,以“載道”、“表誌”。隨著各個朝代琴手的審美、工藝、技法、品味的變化,古琴的風格也不斷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