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眾多的專業書籍和文獻中,有更多關於植物的描述和記錄。春秋時期出現的《爾雅》壹書,主要考察《詩經》中的名物。在《說草》和《說木》兩章中,對《詩經》中記載的植物進行了類比歸類,並對其同義詞進行了整理。西漢毛蘅的《毛詩訓詁傳》、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陸機的《毛詩·草木·動物·魚蟲》等,都在植物的考證和形態描寫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中國古代有很多關於植物的書。漢晉時期,南方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植物因不太了解而被稱為“外物”,出現了許多關於“外物”的書籍,其中東漢楊所著的《外物》是最早記載嶺南特有植物的。到晉代韓吉寫《南方草木》(公元304年)時,南方的熱帶亞熱帶植物已不再被視為怪異,而是被正常地描述和記錄。分類系統在《爾雅》草、木兩大類的基礎上,增加了果、竹兩大類,共記錄植物80余種。在《昆蟲與植物簡介》(AD 1150)中,植物的分類體系更進壹步,分為五類:草(包括真菌、藻類和蕨類)、蔬菜、稻梁、樹木和果實。在《方泉北祖》(公元1256年)中,分類系統增加到花、果、花、草、樹、農桑(禾、豆、桑、麻)、蔬菜、藥材。之後,群芳譜(1621年)和廣群芳譜(1780年)基本按照應用模式建立了分類體系,按照類別形成了專門的圖譜,每個圖譜包含若幹個精細的類別;壹些系統的專著或專論,如《牡丹譜》、《救災草藥》(記載植物414種)、《菊花譜》、《桐譜》、《荔枝譜》、《橘錄》等,也從不同角度提供了對中國古代植物的認識。中國古代關於植物的許多知識也保存在各種地理記錄中,如《山海經》(成書於公元前500-300年,記錄了約65,438+000種植物)、《伏南記》、《膠州記》、《南越記》、《廣州記》、《羅浮山記》、《歸於海》等。總之,中國古代專門記載的書籍有幾百種,涵蓋了植物、果樹、糧食蔬菜、花卉、竹茶、野菜等。在關於普通植物的書籍中,以清代吳起的《植物名實考辨》最為全面,記載了1714種植物,對生態、習性、起源、特征、用途等都有詳細的描述,可謂中國第壹植物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