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商周時期的歷史小故事

商周時期的歷史小故事

壹、西周時期的歷史小故事300字

褒姒的故事褒姒,西周周幽王王後,著名烽火戲諸侯女主角.褒姒,周幽王的寵妃,褒人所獻,姓姒,故稱為褒姒.夏朝末年,帝桀在位時,有壹天有兩條龍在院子裏,說:“我們是褒國的先君.”夏桀趕緊讓太史占蔔,法師說要霸龍的唾液收藏起來,保存龍的精氣.後來,夏桀就把唾液裝在了匣子裏,壹代又壹代的傳到了周朝.歷經數代,都把這個匣子視為禁忌,沒有人敢打開.轉眼間,800多年過去了,到了周厲王即位.有壹天,他閑著沒事,就讓宮女的匣子打開.從匣子裏鉆出了壹條蟲子,這條蟲子鉆進了宮女的肚子裏.這個宮女肚子莫名大了起來,周厲王責怪他沒有丈夫而懷孕,把她關進了禁宮,壹關就是40年,而這個宮女的肚子也大了四十年,到了周宣王即位的時候,宮女才產下壹個女嬰.因為周宣王懷疑這個宮女妖言惑眾,所以把孩子扔進了河裏,壹對逃難的夫妻撿到了這個小女嬰,很開心,邊收養了他.後來這對夫婦壹路逃到褒國,給孩子取名褒姒.姓姒是追溯到夏朝褒國二君化龍吐涎,夏朝國姓為姒;取名為褒是為了紀念她在褒國保住了性命.(壹個字壹個字碼出來的,參考書籍《中國皇後全傳》,。

二、西周時期的歷史小故事300字

褒姒的故事褒姒,西周周幽王王後,著名烽火戲諸侯女主角。

褒姒,周幽王的寵妃,褒人所獻,姓姒,故稱為褒姒。夏朝末年,帝桀在位時,有壹天有兩條龍在院子裏,說:“我們是褒國的先君。”

夏桀趕緊讓太史占蔔,法師說要霸龍的唾液收藏起來,保存龍的精氣。後來,夏桀就把唾液裝在了匣子裏,壹代又壹代的傳到了周朝。

歷經數代,都把這個匣子視為禁忌,沒有人敢打開。轉眼間,800多年過去了,到了周厲王即位。

有壹天,他閑著沒事,就讓宮女的匣子打開。從匣子裏鉆出了壹條蟲子,這條蟲子鉆進了宮女的肚子裏。

這個宮女肚子莫名大了起來,周厲王責怪他沒有丈夫而懷孕,把她關進了禁宮,壹關就是40年,而這個宮女的肚子也大了四十年,到了周宣王即位的時候,宮女才產下壹個女嬰。因為周宣王懷疑這個宮女妖言惑眾,所以把孩子扔進了河裏,壹對逃難的夫妻撿到了這個小女嬰,很開心,邊收養了他。

後來這對夫婦壹路逃到褒國,給孩子取名褒姒。姓姒是追溯到夏朝褒國二君化龍吐涎,夏朝國姓為姒;取名為褒是為了紀念她在褒國保住了性命。

(壹個字壹個字碼出來的,參考書籍《中國皇後全傳》,望采納)。

三、商朝壹個歷史小故事

從商湯開始傳了二十個王,王位傳到盤庚手裏。盤庚是個能幹的君主。為擺脫困境,避免自然災害,他決定從奄(今山東曲阜)遷都到殷(今安陽小屯村)。

因為到殷去有三條好處:

第壹,殷地的土地比較肥沃,自然環境和眼下的都城 "奄"比起來,無論是建設都城還是發展農業生產,都會比眼下的情況要好;

第二,遷都以後,壹切都得從頭做起,王室、貴族將會受到抑制,這樣階級矛盾就可以得到緩和;

第三,遷都可以避開那些叛亂勢力的攻擊,都城比較安全,外部的幹擾少了,統治就可以穩定很多。

盤庚遷殷幾乎遭到舉國上下的反對,大多數貴族貪圖安逸,都不願意搬遷。

壹部分有勢力的貴族還煽動平民起來反對,鬧得很厲害。 盤庚面對強大的反對勢力,並沒有動搖遷都的決心。他樹起“天命”和“先王”兩面大旗,宣稱為人民打算來爭取民心。

在當時,“天命”和“先王”無疑是有威力的,因此盤庚得以遷殷。

他把反對遷都的貴族找來,耐心地勸說他們:“我要妳們搬遷,是為了想安定我們的國家。妳們不但不諒解我的苦心,反而發生無謂的驚慌。妳們想要改變我的主意,這是辦不到的。”

將遷之時,盤庚發出警告:“乃有不吉不迪,顛越不恭,暫遇奸宄,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無俾易種於茲新邑”;

就是說,有奸詐邪惡,不聽話的人,我就把他們斬盡殺絕,不讓這孬種遺留在新邑蔓延滋長。可見盤庚企圖通過遷都打擊貴族。

由於盤庚堅持遷都的主張,挫敗了反對勢力,終於帶著平民和奴隸,渡過黃河,搬遷到殷(今安陽小屯村)。

既遷之後,盤庚重申:“無有遠邇,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即不管與商王血緣的遠近,造罪就處死,立功便封賞;並宣稱自己有權“制乃短長之命”。這說明通過遷都,鎮壓了異己,商王權威上升了。

擴展資料:

1、商朝都城變遷

在商湯滅夏,建立商朝之前,商部落是壹個以畜牧業為主的部落,在黃河下遊壹帶繁衍。商朝確立統治,就在亳(河南商丘)建都。

統治階級貪婪本性,決定了王室內部為權力和利益鬥爭的局面不可避免。《史記·殷本紀》中記載;“自中丁以來,廢適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比九世亂,於是諸侯莫朝”。從仲丁算起,經九世正好到盤庚時期,說明這壹期間商王室內部為爭奪王位,內亂不止,致使外患不斷。

這期間,商王朝曾多次遷都。《竹書紀年》記載,商王仲丁自亳(河南商丘)遷於囂、河亶甲自囂遷於相、。《史記》記載祖乙遷邢(河北邢臺),遷庇、南庚“自庇遷於奄”、盤庚“自奄遷於北蒙,曰殷”。

公元前1525年,相(今河南內黃)遭洪水,祖乙把國都遷到了耿(今山西河津),祖乙遷至耿的第二年,因發生河患,耿城被摧毀而遷都至庇。因其為都僅壹年,近代史學界就把祖乙遷耿略去不談。

但上述這幾個都城,它們與文獻中記載的名字是甚麽關系,學術界還有不同看法,只有安陽殷墟是盤庚以後諸王世的都城,看法壹致。

對商代歷史上多次遷都的原因,史學家們有不同的看法。但從《尚書·盤庚篇》中看到,遷都與內部的政治鬥爭有壹定關系。

如盤庚雖然聲稱“視民利用遷”(為人民的利益而決定遷都),但對那些不聽命令的人,他發出了“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無俾易種於茲新邑”(我要將他們斬盡殺絕,不讓孽種留在新邑)的威脅,反映了內部爭鬥的激烈。

盤庚遷殷以後,王室內部的矛盾得到緩解,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盤庚被稱為“中興”之主,並為武丁盛世的到來,打下了基礎。

2、盤庚

盤庚,甲骨文作般庚,生卒年不詳,子姓,名旬,商王祖丁之子,陽甲之弟,商朝第十九位君主(不計太丁)。

陽甲死後,盤庚繼位,是商朝壹位很有作為的君主。他為了改變當時社會不安定的局面,決心再壹次遷都,搬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史稱“盤庚遷殷”。盤庚遷殷後,整頓商朝的政治,發展經濟,使衰落的商朝出現復興的局面。盤庚病死後葬於殷。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盤庚遷殷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盤庚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商朝

四、春秋戰國時期歷史小故事

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壹舍為三十裏)。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壹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壹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壹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壹只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麽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壹飛沖天;不鳴則已,壹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臥薪嘗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誌報仇復國,請範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壹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壹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負荊請罪:戰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死的交情。

紙上談兵: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tieba.baidu/f?kz=1022002225

五、隋唐時期歷史小故事

1.隋唐小故事—毛驢告假 胡趲是唐朝宮廷的雜戲演員,因皇帝賞識做了都知官.因平日清閑無事,便天天騎上毛 驢到朋友家下棋取樂.每次到朋友家,主人都熱情遠迎,並吩咐家僮:“快把都知的驢子牽 到後院,細心餵養!”壹呆就是壹天,不到掌燈,主人絕不肯讓他回家.壹天兩天不新鮮,數月如此,都知心頭很為有這樣壹個難得的知心朋友而高興.壹天,他正與主人下棋,殺得難解難分之際,突然接到皇帝傳旨,要他立刻進宮應差.胡趲不敢怠慢,急忙讓主人把驢牽來.過了壹會兒仍不見主人出來,胡趲急了,奔進後院,只見驢子渾身是汗,直喘粗氣,正從磨盤上卸下肩來,胡趲這才恍然大悟.第二天早晨,胡趲又來到友人家,主人仍像往常壹樣,習慣地拉開嗓門喊道:“仆人們 多加草料,好好餵驢!” 胡趲冷笑壹聲說:“抱歉得很,今天驢子來不了啦.” 主人問:“為什麽?” 都知就說:“昨天回去頭旋惡心,臥在棚裏起不來了,請您準它幾天假,讓他緩緩氣吧!”。

六、夏商西周時期歷史故事有哪些

1、武王伐紂 武王伐紂,是指大約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姬發帶領周與各諸侯聯軍起兵討伐商王帝辛(紂),最終建周滅商的歷史事件。

依據出土的西周利簋的銘文記載,“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武王伐紂,壹夜之間就將商滅亡,在歲星當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領了朝歌。

西周利簋的銘文,澄清了武王伐紂具體日期,證實了古籍中所載的“戰壹日而破紂之國”的正確記載。 2、烽火戲諸侯 烽火戲諸侯,指西周時周幽王,為褒姒(bāo sì)壹笑,點燃了烽火臺,戲弄了諸侯。

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興,因而又多次點燃烽火。

後來諸侯們都不相信了,也就漸漸不來了。後來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後來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即位,開始了東周時期。

3、姜太公釣魚 太公釣魚是發生於商周時期的歷史傳說故事。商紂暴虐,周文王決心推翻暴政。

太公姜子牙受師傅之命,下界幫助文王。但姜子牙覺得自己半百之齡、又和文王沒有交情,很難獲得文王賞識。

於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壹邊,用沒有魚餌的直鉤釣魚。 大家知道,魚鉤是彎的,但是姜子牙卻用直鉤(那其實也不能叫鉤了)、不用魚餌,釣到了很多魚。

文王見到了,覺得這是奇人(古代人對奇人都很尊敬的),於是主動跟他交談,發現這真是個大有用之才,招入帳下。後來姜子牙幫助文王和他的兒子推翻商紂統治,建立了周朝。

4、齊桓公稱霸 齊桓公稱霸講的是齊桓公在位期間,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壹、兵民合壹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桓公於前681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壹個充當盟主的諸侯。

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於戎狄等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旗號,積極展開對外活動,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桓公成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5、假道滅虢 春秋時期,晉獻公要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同時給虞國送去寶馬和貴重禮物。

虞國國君貪財,大夫宮之奇勸阻說:“虢國是虞國的近鄰,它的滅亡必然會導致虞國滅亡。”虞國君主不聽勸諫,答應晉軍過境,結果晉國滅掉虢國立即滅虞。

七、商朝的歷史小故事,誰有

商紂王之死商紂王是歷史上的暴君,他置國家大事於不顧,整天花天酒地,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有壹年,商的屬國蘇國給紂王送來壹位美女叫妲己,特別受到紂王的寵愛。妲己是個脾氣很怪的女人,紂王為了取得妲己的歡心,就派人挖了壹個大池子,裏面倒滿了酒,池子周圍移植有很多樹木,樹枝上掛著肉塊。

然後派許多青年男女在酒池裏洗澡,相互追逐嬉樂,有誰能從酒池裏躍身而起咬到樹枝上掛的肉,還可以得到獎賞。這就是歷史上所謂的“酒池肉林”。

妲己喜歡看這種遊戲,每次看她都笑。紂王為博取妲己的笑,幾乎每天都要舉行這種遊戲。

八、商朝的歷史小故事,誰有

商紂王之死 商紂王是歷史上的暴君,他置國家大事於不顧,整天花天酒地,過著 醉生夢死的生活。

有壹年,商的屬國蘇國給紂王送來壹位美女叫妲己,特別受到紂王的寵 愛。妲己是個脾氣很怪的女人,紂王為了取得妲己的歡心,就派人挖了壹個 大池子,裏面倒滿了酒,池子周圍移植有很多樹木,樹枝上掛著肉塊。

然後 派許多青年男女在酒池裏洗澡,相互追逐嬉樂,有誰能從酒池裏躍身而起咬 到樹枝上掛的肉,還可以得到獎賞。這就是歷史上所謂的“酒池肉林”。

妲己喜歡看這種遊戲,每次看她都笑。紂王為博取妲己的笑,幾乎每天 都要舉行這種遊戲。

商紂王為了搜括民財,就在都城朝(zhāo)歌,造了壹個高大的建築物, 專門貯存從全國各地搜括來的金錢。這個高大的建築物叫鹿臺。

另外還建造 了壹個很大的倉庫,專門囤積從老百姓手中掠奪來的糧食。 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於是紛紛起來反抗。

壹有反抗,紂王就派 大兵去鎮壓,百姓們成群結隊逃亡,到鄰國去尋找活路。這樣壹來,反而使 鄰國逐漸強盛起來。

紂王對自己手下的大臣,也采用殘酷鎮壓的手段,誰不聽他話,人頭就 會落地。他知道姐己喜歡新奇,於是就發明壹種刑具,以殺人供妲己取樂。

這個刑具是壹根空心的銅柱子,將要處死的人綁在這根銅柱子上,然後在空 心銅柱子中燒火,把銅柱燒得通紅,被綁著的受刑人在痛苦地掙紮,最後被 活活烤死。 妲己喜歡看受刑人死亡前的痛苦掙紮,壹看這個場面她就笑。

紂王為了 使妲己笑顏常開,每天都尋找理由殺人,供妲己取樂。這種酷刑叫“炮烙”。

紂王手下有壹個耿直的大臣叫梅伯,對紂王用“炮烙”殺人很為不滿。 他不顧自身安危,勸說紂王取消這種酷刑。

紂王不但不聽梅伯的勸說,反而笑嘻嘻地對梅伯說:“其實‘炮烙’並 不殘酷,死的人也並不痛苦,妳不信可以自己試試。”說完就沈下臉,壹揮 手,叫宮殿衛士用長矛把梅伯逼近空心銅柱,剝去梅伯的衣服,把他綁在空 心銅柱上。

梅伯被燒紅的銅柱烤得撕心裂肺地慘叫。 紂王望著梅伯說:“怎麽樣,不像妳想的那麽殘酷吧?”說過又叫人把 梅伯放下。

梅伯對紂王說:“大王,炮烙太殘酷了。為人君的應當仁慈,妳這樣簡 直是罪大惡極!這樣下去,百姓們都要起來反叛妳的,商朝的江山就要斷送 在妳手裏了。”

紂王壹聽,勃然大怒,壹揮手,叫衛士再把梅伯綁到銅柱上,點火再烤。 梅伯對紂王說:“大王,請妳答應我,老臣是最後受炮烙之刑的人。

這 樣老臣死而無怨。” 這時,在朝的大臣也都壹起跪下替梅伯求情。

紂王對眾大臣說:“好吧,看在妳們大家的面子上,免去‘炮烙’之刑, 改成殺頭,然後再將他剁成肉醬。妳們大家都嘗嘗這烤得半熟的肉醬的味道, 記住梅伯的教訓,今後不能隨便誹謗我。”

衛士殺了梅伯後,又將他的屍體剁成了肉醬,盛在盤子裏,分給大臣們 吃。在紂王面前,眾大臣誰敢不吃?只好閉上眼,把人肉醬吃了下去。

梅伯之死,嚇得眾大臣再也沒人敢勸說紂王了。 為了使周圍的各附屬國都懾服商朝,紂王把姬昌、九侯、鄂侯3 位諸侯 首領召進京城,讓這3 個人分管全國各地的諸侯。

這3 個人的官銜叫“方伯”。 國內如果有哪個諸侯造反,就由管轄的“方伯”領兵去鎮壓。

3 位“方伯”帶著家屬住進京城不久,有壹次,紂王到九侯家去玩,見 九侯的女兒長得漂亮,就暗示九侯把女兒送進宮給紂王作妃子。 九侯不敢不答應,只好把女兒送進宮。

可是九侯的女兒早就知道紂王是 個昏君,進宮後對紂王總是愛理不理的,整天面帶愁容。有壹次,紂王下令, 壹定要她笑,不然就把她殺了。

她對紂王說:“把我殺了吧,我在妳身邊比 死還痛苦。” 紂王壹氣之下,就將她殺了。

九侯得到女兒死亡的消息,放聲大哭。不料,這件事被紂王安插在九侯 身邊的寵臣費仲知道了,立即向紂王告密。

紂王召九侯、鄂侯和姬昌3 位“方 伯”進朝。姬昌預感到這次召見兇多吉少,便推說有病,不能上朝。

九侯、鄂侯和眾大臣都上朝了,金殿上的氣氛十分緊張,都覺得大禍臨 頭了。 紂王對九侯說:“妳的女兒是我殺死的,妳哭,這豈不是對我不滿嗎?” 九侯分辯說:“大王,我死了女兒哭幾聲,這是人之常情啊……” 紂王說:“妳知道人之常情,難道妳就忘了君臣之禮嗎?看來妳目無君 主,來人,把他推下去斬了!” 鄂侯聽了,立刻跪下,替九侯求情:“大王,九侯哭女兒,確實是人之 常情,求大王看在老臣的份上,免九侯壹死……” 紂王不但不聽鄂侯的話,反而咆哮著說:“反了,全反了。

妳竟然敢替 叛逆者求情,拉下去壹並斬了!” 紂王殺了九侯和鄂侯,又把他們的屍體切成“肉脯”,剁成“肉醬”, 叫人送給西伯姬昌吃。 西伯姬昌當著宮廷來人的面,把“肉脯”和“肉醬”吃了,對來人說: “臣姬昌叩謝大王的賞賜。

九侯和鄂侯反叛大王,罪有應得……” 宮廷裏的人走後,西伯姬昌為兩位老朋友的慘死而痛哭,同時又為自己 避免了災難而幸慶。從此,姬昌天天裝病在家,足不出戶。

他知道,就是這 樣也無法避免九侯和鄂侯的命運,於是暗中派人回到自己的周國,叫兒子姬 發和大臣閡夭設法營救。 果然不出姬昌所料,不久,紂王就對姬昌下起了毒手。

九、關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

1、烽火戲諸侯

嚴格來說,這個不算春秋時期的故事,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為博得王妃褒姒壹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諸侯求教的鬧劇。

結果,少數民族犬戎進攻西周,再起烽火時,諸侯無人來援,幽王被殺,西周結束。從此周天子的權威壹落千丈,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起,諸侯紛爭的局面。

2、尊王攘夷

齊桓公在成就霸業時,曾得到管仲輔佐。此人在齊桓公繼位前曾侍從齊桓公的政敵,為與齊桓公爭奪王位,曾射過齊桓公壹箭。

但齊桓公上臺後,看重管仲的才於,不計這壹箭之仇,而是拜其為相,實施改革,終於國富兵強。春秋時期,周天子的地位壹落千丈,諸侯王不再聽命於周王,壹些強大的諸侯趁機發動兼並戰爭,強迫其他各國承認其霸主地位。

管仲輔佐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旗號,使齊國齊桓公“九合諸侯,壹匡天下”,成為春秋時期第壹個霸主。

3、問鼎中原

據說楚莊王在推行霸業的過程,曾率軍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揚威,並遣使問九鼎的大小輕重。鼎象征王權,莊王問鼎,表明奪權之心。

4、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壹舍為三十裏)。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5、壹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另壹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壹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壹只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麽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壹飛沖天;不鳴則已,壹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6、老馬識途

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壹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7、負荊請罪

戰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死的交情。

8、紙上談兵

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9、朝秦暮楚

戰國時代秦楚相爭頻繁,各諸侯國視利害所重,時而助秦,時而事楚。因而形成了壹個形容在列強爭奪勢力範圍的條件下,各集團和人們的態度動搖多變,反復無常的成語。

10、圖窮匕見

公元前227年,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前往秦國去刺殺秦王贏政,演出悲壯的壹幕。荊軻告別太子丹時,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還。”

到了秦國,荊軻以重金收買秦王寵臣,得見秦王。荊軻假稱要向秦王贏政獻上督亢地區的地圖,當贏政打開地圖時,荊軻抓起卷在地圖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驚,猛地掙脫。荊軻被秦的武士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