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黃縣為片麽稱芝陽之稱

黃縣為片麽稱芝陽之稱

王道新《黃縣地名考》雲:“黃縣之稱芝陽,不知何指,而其來已久”,並認為最早見於《盧山延真宮紀異》石刻,為北宋紹聖五年(1089年)縣人徐三畏所刻詩碑(有序)中的文字。此說可稱為石刻說。然而這種說法,很可能是以訛傳訛的結果。近日讀王懿榮的老師周悅讓編著的《登州金石誌》,“芝陽舊是神仙宅”壹句,在石刻中卻作“芝陰舊是神仙宅”。著者稱“徐三畏詩並序,縣誌已錄,間有不同處,或後人刪潤,或抄錄之訛,皆不可知,要以石刻為正。”可見石刻說並不可靠。進而還有人因此推測:延真宮原名“芝陽宮”雲雲,據此則更加無稽了。

在地名上壹般認為:山之南水之北謂之陽,山之北水之南謂之陰,這是常識。王道新指出:“黃無芝山,且城北平衍抵海,並無山阜,何以名陽?”不過,萊山古稱“之萊山”,有月主祠,然而化“之”為“芝”;反“陰”為“陽”,未免有些撲朔迷離了。

王道新此文還提及另外壹種說法,即他的老師招遠孫敬夫認為的“黃縣之南有水曰芝,是為此稱之本。”郭子興先生認為“蘆頭鎮南部遲家溝水庫處,傳說西漢時曾在山泉縫隙中生出靈芝,被方士(道士)視為仙物,遂稱為芝泉。”然而芝泉在遲家溝水庫中的確切位置已無所考,此說也屬飄渺。

考之古籍,“芝陽”的叫法,似乎與金代全真教丹陽真人馬鈺關系相當不小。馬鈺有壹首《滿庭芳·黃縣金玉庵》詞雲:“東寺西城,南山北海,心中好結良因。庵名金玉,堂建號全真。廊舍清風明月,圓無漏、不落沈淪。門清凈,雲朋霞友,燕處得申申。無為環堵裏,小松疏竹,初種新新。向寶華臺上,異事驚人。眺望蓬萊山島,又何必、別覓長春。堪圖畫,芝川壹境,馬鈺略鋪陳。”所謂“芝川壹境”,當然是黃縣。“川”字的基本字義為1. 河流:名山大川;川流不息。2. 平原,平地:平川;米糧川。如王道新所雲,黃縣“城北平衍”,作為黃縣主要生產生活地,全真教活動之地大部仍屬於平原地勢。平陽,在詞典上為“地勢平坦明亮的地方”,成語“虎落平陽被犬欺”又作“虎落平川被犬欺”。故“川”與“陽”,屬性相同,可以互換。“芝川”化為“芝陽”,正源於此。至於“芝”字,則如郭子興先生所說,與黃縣出產道教仙草靈芝有關。

全真教著作《金蓮正宗記》先後四次提及“芝陽”:馬鈺“癸卯年(1143年)四月十三日,主行芝陽醮事,而風雨大作,眾人哀禱庶獲晴霽。先生叩齒冥目,似有所祝。須臾,雲斂日出。”“四月二十八日,行詣芝陽,海市乃見,自旦至午。”“金玉庵六月初三日植小松六株……先生乃以真氣三時布之,作詩三絕。……先生以詩三絕活芝陽六松”。這些詩收入在馬鈺集中,指明為“大定癸卯六月三日,黃縣道友邀予居金玉庵”,金玉庵是金華宮的建築,大約在現在北海醫院附近的位置。又有“芝陽貧士兩足俱廢,哀聲甚切。先生咒水與之,飲訖其行如飛”的故事。馬鈺還有其他壹些詩詞出現“芝陽”,如《滿庭芳 和芝陽靈元子衛信道韻》應該都是黃縣了。

馬鈺之後,玉陽真人王處壹、長春真人丘處機等都曾在黃縣傳教,致使芝陽之名流傳更廣。王處壹《滿庭芳》雲:“黃縣久旱,請作黃箓醮,得飽雨作。”其中有句雲“休道蓬萊路遠,諸真聖、都會芝陽”。丘處機則於1192年、1220年、1223年先後三次主醮芝陽。《七真年譜》記載:“明昌三年……冬十月,長春真人芝陽洞(按:芝陽洞在福山縣,疑衍)作醮; 承安四年己未……是年,長春真人芝陽作醮。泰和二年……長春真人芝陽作醮。”《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續編》還記載了其中的神異之事:“三年十月,芝陽醮,忽塵中數騎西來。眾驚,以為驛傳。俄頃,塵數騎無音邊。三夜,聖前之杯酒酊者十余,始悟塵中之騎,神人也。”

綜上,可以認為,“芝陽”這壹黃縣雅稱的起源與廣泛流傳,與道教尤其是全真教的興盛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黃縣物產豐饒,出產道教仙藥靈芝,地勢平坦,被全真道教稱為“芝川”“芝陽”,並隨著全真教的發展壯大,“芝陽”壹稱流傳起來,原有的雅稱“徐鄉”“士鄉”反而較少為人所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