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這個“丘”與這個“邱”有什麽區別?丘氏起源哪個朝代?

這個“丘”與這個“邱”有什麽區別?丘氏起源哪個朝代?

邱姓本為丘。西漢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為避孔丘諱,頒詔丘加邑部(“阝”)改為邱。金明昌三年(1192年)修曲阜孔廟,命臣庶回避孔丘之名,其域內丘姓改邱姓。但影響最大,範圍最廣泛的壹次丘改邱姓是清雍正三年(1725年)因尊孔避諱孔丘之名,雍正帝詔令丘加邑(“阝”)為邱。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國後,參議院議員丘逢甲等於1912年提議恢復祖先肇姓之丘。認為丘姓得自姜太公封地營丘,早於孔丘,無先人避諱後人之理,並在廣州登報呼籲族人恢復丘姓。因此,閩粵臺部分族人聞之響應。但全國大部分省區族人,因不知情,或因涉及法律戶籍等諸多問題,仍然使用邱姓。故今丘、邱通用。

丘(邱)姓源很多,主要有四大源頭:

壹、出自姜姓:炎帝生於姜水(今陜西歧山縣西),因以為姜姓。炎帝裔孫伯夷,號太嶽,輔大禹治水有功,而封於呂(今河南南陽西),子孫從其封姓。其裔呂尚,又稱姜子牙、太公望,輔佐周滅商,因殊功封於齊,建都營丘(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北),其支庶居於營丘者,以丘為氏。《廣韻》引東漢應劭著《風俗通義》:“丘氏,齊太公封於營丘,支孫以地為氏,世居扶風,漢末丘俊持節江淮,屬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居吳興也。”唐《元和姓纂》載:“丘,齊太公封於營丘,支孫以地為姓,世居扶風。”

最早見於古籍的丘姓先祖有三:壹是《孔子家語》中長事齊君、(前521年卒)後為孝子代稱的丘吾子。二是《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有邾大夫丘弱。三是史稱左丘明的《左傳》、《國語》作者魯左史丘明。

《漢書·古今人表》列左丘明為“上中仁人”,名齊孟子。丘姓壹族亦以左丘明為榮,尊其為始祖。宋丘氏名人丘雍參與所編的《廣韻·十八·尤·丘》條註引《風俗通義》載:“丘,魯左丘明之後。”雁門邵思纂《姓解》雲:“丘,魯左丘明之後有丘氏。壹雲齊太公封於營丘,其後氏焉。齊有丘靈鞠。梁有丘遲、丘巨源,又丘仲孚治為天下第壹”者。《著姓》雲:“左丘明蓋姓丘而官為左史”。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載:“丘遲姓,唐封演記……昔湖州有人發古冢得碑,乃南朝丘遲,其言遲乃左史丘明後……。”宋章淵《說郛·卷四十四·稿簡贅筆·五卷》載:“吳興丘墓壹村之人皆姓邱,有大碑列其族黨,稱太史丘明之後。”《山東通史·先秦卷》稱:“左丘明姓丘,名明。左為其官職的簡稱”。《中華姓氏大詞典》邱[源]條註:“①系自姜姓,西周時齊太公封於齊,而都營丘,其支庶居於營丘者,遂以丘為氏。②春秋時魯左丘明後”。據山東曲阜孔府檔案館珍藏明代民間版本《左傳精舍誌》載:“左子先世系出姜姓,太公封於營邱,嫡子丁公伋立為諸侯,支子印遂以邱為姓。”《山東省誌·諸子名家誌》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姜太公誌·生平》載:“太公三子為丘穆公。太公封齊,都營丘,命其三子鎮守營丘,以封地為氏,而為丘氏,卒謚穆公,故丘穆公為丘(邱)氏之祖。”今追尊穆公為丘氏開姓始祖。

二、源自曹姓。據《中國姓氏》載:黃帝之裔高陽氏顓頊,顓頊後裔祝融氏吳回,吳回之子陸終第五子安,曹姓。西周初,周武王封曹姓後裔曹挾於邾(今山東曲阜東南),建立邾國,初為魯國附庸……春秋時邾大夫丘弱之後有丘氏。《中華姓氏大詞典》邱[源]條註:“④春秋時邾國大夫丘弱之後有丘氏。”

三、出自古代少數民族改姓。黃帝少子昌意居鮮卑山,以山族焉。南北朝時,鮮卑族人拓跋氏入主中原,建立北魏政權,魏獻帝七分國人,以弟豆真折為丘敦氏,封臨淮王。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改丘敦氏為丘氏,融入漢族,隨後發展成河南丘氏望族的壹支,以丘和、丘行恭父子最為知名。當時隨同入洛的丘林氏(匈奴族)改為丘、林、喬三姓。此外東漢時的烏桓族、十六國時的西秦羌族中都有丘氏。漢魏時毋丘儉之子宗等四人也改為丘姓。

四、另據文獻記載,以地名為氏的丘姓還有很多。如梁丘、陶丘、宛丘、閭丘、葵丘、籍丘、余丘、渠丘、壺丘、曹丘、楚丘、曼丘、鹹丘、浮丘、麥丘等。

據新華社北京2006年1月10日電: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姓氏研究項目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和深圳市鼎昌實業有限公司合作,對中國人(含臺港澳)姓氏進行了壹次大規模調查排序,丘(邱)姓在當今中國100個大姓中列為第65位。據統計:全世界丘(邱)姓人口約500萬左右。分布於各省市區及海外數十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