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愚公移山 通假字 壹詞多義 古今異義 詞類活用

愚公移山 通假字 壹詞多義 古今異義 詞類活用

壹、通假字

1、“河曲智叟亡以應。”中“亡”通“無”,沒有。

2、“甚矣,汝之不惠。”中“惠”通“慧”,聰慧。 ?

3、“?始壹反焉。”中“反”通“返”,往返。

4、“壹厝朔東。”中“厝”通“措”,放置。 ?

5、“指通豫南,達於漢陰。”?中“指”通“直”,直達。

6、“無隴斷焉。”中“隴”通“壟”,高地。?

二、壹詞多義

1、?其:懼其不已也(代詞,他)? 其如土石何(助詞,加強反問語氣)? 帝感其誠(他)其妻獻疑(他的)?

2、曾:曾不若孀妻弱子(竟)? 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

3、固:汝心之固(頑固)? 吾義固不殺人(本來) ?

4、亡:今亡亦死(逃走)? 河曲智叟亡以應(通“無”,沒有) ?

5、方:方七百裏(指面積)? 方其遠出海門(正當)?

6、之:以君之力(的)? 雖我之死(助詞,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告之於帝(代詞,這件事)

7、且:年且九十(將近)? 且焉置土石(況且)

8、焉 且焉置土石?(疑問代詞,哪裏)始壹反焉(加強語氣) ?

9、而 面山而居(表修飾)聚室而謀(表承接)

三、古今異義

1、陽 古義:山之南,水之北 ? 今義:太陽

2、陰 古義:山之北,水之南 ? 今義:陰天

3、指 古義:直,壹直    ? 今義:手指

4、曾 古義:乃,並     ? 今義:曾經

5、諸 古義:之於      ? 今義;各個、許多

6、荷 古義:負荷      ? 今義:荷花

7、毛 古義:草木      ? 今義:毛發

8、息 古義:嘆氣      ? 今義:休息

9、雖 古義:即使      ? 今義:雖然

10、已 古義:止       今義:已經

四、詞類活用

1、險:形容詞活用為名詞,險峻的大山。  

2、箕畚:名詞用作狀語,用箕畚裝。

3、面:名詞用為動詞,面向著。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本文出自戰國時期·思想家列子創作的壹篇寓言小品文。文章敘述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通過愚公的堅持不懈與智叟的膽小怯懦,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信心和毅力。全文敘次井然,首尾呼應,情節完整,對話生動,畢肖聲口,符合個性的對白極好地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作者簡介

列子,姓列,名禦寇,鄭國圃田(今河南省鄭州市)人,在古籍中又寫作列圄寇、列圉寇或子列子,東周威烈王時期人,與鄭穆公同時。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道家代表人物。終生致力於道德學問,曾師從關尹子、壺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隱居鄭國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靜修道。列子對中國人思想影響甚大。

文言文中常用的通假字

1、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為學》)屏:通“摒”。

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 女:通“汝”,妳。知:通“智”,聰明。

3、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還:通“旋”,回轉,掉轉。

4、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

5、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齊:通“劑”。

6、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7、日之其所亡。(《樂羊子妻》)亡:通“無”。? 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亡:通“無”。

8、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傷仲永》)扳:通“攀”,牽,引。

9、對鏡帖花黃。……火伴皆驚忙。(《木蘭詩》)帖:通“貼”。火:通“夥”。

10、無他,但手熟爾。(《買油翁》)爾:通“耳”,相當於“罷了”。

11、爭渡,爭渡,驚起壹灘鷗鷺。(《如夢令》李清照)爭:通“怎”。

12、路轉溪頭忽見。(《西江月》辛棄疾)見,通“現”。

13、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技》)坐:通“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