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臨死四句話是:兀兀不修善, 騰騰不造惡, 寂寂斷見聞, 蕩蕩心無著(即《臨滅偈》)。
古籍描寫:
吾滅度後,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違吾教,縱吾在世,亦無有益。復說偈曰: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師說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謂門人曰:“吾行矣!”奄然遷化。於時異香滿室,白虹屬地,林木變白,禽獸哀鳴。
譯文:我圓寂以後,照此修行,就像我在的時候壹樣。如果妳們違背我的教誨,即使我還在世,那也沒有益處。最後再說壹首偈語: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禪河沐浴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大師說完偈語,端坐到三更天,忽然對門人說:“我走了!”然後奄然逝去。當時屋內忽然滿生香氣,有壹道白虹從天上貫到地下,照得樹林裏壹片潔白,滿山的飛鳥和走獸都哀叫著為大師送行。
六祖慧能
被尊為禪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師,對中國佛教以及禪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堅實的意義。
惠能得到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了東山法脈並建立了南宗,弘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教法門。他弘化於嶺南,對邊區以及海外文化,也具有壹定的啟迪和影響,王維《能禪師碑銘》謂其:“實助皇王之化”;同時也引起了中原皇室的尊重和供養,皇室屢次迎請惠能進宮,並為其建寺造塔。
在滑臺大雲寺的無遮大會之後,通過對南北是非的辯論,奠定了曹溪禪在禪宗的地位。在惠能入滅壹百年後,禪者已非曹溪不足以談禪。柳宗元撰《賜謚大鑒禪師碑》說:“凡言禪,皆本曹溪。”武宗滅法之後,曹溪禪即位居中國佛教的主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