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資同治鑒》與《資同治鑒》差異的地理考證

《資同治鑒》與《資同治鑒》差異的地理考證

曾雲,何炳松先生:“史實有時是時空扭曲的,即謬誤,時空無考,即無史,不同於自然科學對壹般知識的研究,不限於古今中外。”[2]《資同治鑒》考證除了在考證上下大功夫外,還以歷史事件的地理空間位置為主要考證對象。

如鏡(194)發表於唐太宗貞觀九年(635),“侯等人過星宿川至白海,入”。

《通鑒考證》曰:

《屠谷渾傳》“白海”,作“白亮”。今天從“記錄”。《石頭記》和《屠谷渾》都說:“季軍和李靖將在大飛川相會”。按“十路圖”:大飛川在青南,烏海、星宿海、關白在西;在盡頭,是遙遠的西方。據說荊已經到了盡頭,過了烏海,星宿川,白海。大飛川的會議有必要恢復嗎?它很可疑,所以我不敢著陸。《吐谷渾傳》雲:“兩軍會師大飛川,羅真谷破,大寧王降。”據《實錄》記載,我破了真理谷,旅行了壹個多月,甚至去了星宿川。但斷真谷遠在星宿川之東,故須回其邪!今天從“記錄”。[3]

本文考證是為了區分鄭達費川、白海、星宿海等地的觀點,說明《資治通鑒》在選材上對這壹歷史表述的考慮和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