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旦角的指法被稱作蘭花指,因那手指形態似蘭花而得名。
京劇旦角飾演得都是年輕美麗的女性,有雍榮華貴的楊貴妃,虞姬,有大家閨秀的薛湘靈、崔鶯鶯,還有小家碧玉的譚記兒、紅娘等,蘭花指能體現女性柔的壹面,體現女性的嫵媚和妖嬈,使角色在舞臺上顯得靚麗。
蘭花指簡介
蘭花指,現通常指大拇指和中指捏合,其余三指展開的手勢。作為中國舞蹈以及戲曲中特有的壹種基本手型,有著獨特的傳統審美特征,具有中國人特有的審美取向和文化心理趨向。
古時有多種指法,且為男子手勢,現多為女子所用或戲曲演出上使用。
蘭花指在京劇中的地位很高,它之形於京劇中的旦角,京劇旦角表演中的手勢主要表現在指型上,各類指型因多像蘭花,故統稱為“蘭花指”。
蘭花指在戲曲中的發展及文化精神
在戲曲中,蘭花指手型小生也常用,是他們顯示儒雅的標誌。
據古籍記載,蘭花指品鑒之口訣為:鉤、柔、白、瘦。鉤,即彎曲;柔,即柔軟;白,即白皙;瘦,即瘦削。達到此標準方可稱為極品:鉤似圓月,柔若無骨,白如玉石,瘦勝麻稈。
蘭花指指法甚為繁復,有上翹下翹、前翹後翹、左翹右翹、正翹斜翹等等(有的難度極大,翹起來後可以仰貼在手背上),再輔以不同的角度和動作的快慢,當真是賞心悅目、曼妙多姿。與中國道教中的手印相比,戲曲中的基本手型似乎絕大部分指法已然失傳,使得如今人們翹蘭
花指的樣式極其單壹,絕無古時輕盈靈動的韻致,這實在是中華古文化之壹大損失。在中國戲曲的表演中,無論是行為儒雅、穩重大方的小生,還是俊俏、活潑的花旦,他們的提壓手腕的“指”或用手指的“點”,加之身段和眼神的配合,會使他們的表演入木三分。
因此,蘭花指在對中國戲曲人物的塑造和性格的刻畫上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