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文觀止讀後感600字

古文觀止讀後感600字

 當細細地品讀完壹本名著後,想必妳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壹篇讀後感好好記錄壹下了。現在妳是否對讀後感壹籌莫展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古文觀止讀後感6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古文觀止讀後感600字 篇1

 三年來,余每日晨讀,閱畢古文觀止,雖非正業,卻是入職學校以來最大收獲,頗為感慨,請略陳陋見。

 壹、古文觀止,凡二百二十二篇,先秦至明末文章精選,古人蒙學課本,亦是為學的入門讀物,余而立之年後始讀,可作為中國教育是人類歷史最大笑話的明證;

 二、就文集布局而言,各朝以先秦最多,來源以左傳最多,個人以韓愈最多,似取《左傳》傳義的宗旨與韓愈“辟道攘佛”的功績;這與清代學者抱殘守缺、空空如也的衛道宗旨也比較相符。蘇東坡雖曾稱譽韓愈文章“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但這本是後人敬畏先賢的溢美之詞,單就文采論,韓氏文章近乎味同嚼蠟。

 三、愚以為,天下文章,凡入壹流者,主題可大可小,但必是壹氣呵成,余音不絕,令吾輩後學讀其書,想見其為人。文集所選文章,以單篇論,太史公的《報任少卿書》獨步翰林,堪稱天下第壹,文章情真意切,氣貫長虹,筆尖所及,沁人心扉。至於陶淵明的《歸去來辭》、範仲淹的《嶽陽樓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蘇軾的《前赤壁賦》則難分伯仲,全憑諸君喜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醉翁之意不在酒”、“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各有所取,無有高下。非謂“天下憂樂”就高人壹等,人生際遇不壹樣,不必苛求。

 四、文集優點許多,待諸君細品,其不足反倒不太容易覺察,且鄙人以為,多為編者有意為之,讀者需多加留意。編者吳氏叔侄似以“正統”士人自居,重傳統的立德、立功,立言,以立德為先,因而對賦壹類追求辭藻華麗,言不及義的文章不取;對崇尚清談之風的魏晉名士似有異議,故對魏晉壹代的文章幾乎不取;編者是清代學者,似受彼時狹隘的漢宋門戶觀影響,故宋代理學壹脈文章全不取,是大缺憾;另外,清代為外族入主,對這些以士自居的學者是壹件不能說的事情,所以元、清兩代的文章都不取,乃至明末清初三傑的文章都不在其列;“觀止”未免黯然失色。

 五、縱觀歷朝歷代,以明代文章最差,宋濂文章多媚骨,陽明心學多偏鋒,皆不足法,其原因仍不得正解。個人以為,或許中華禮貌歷經5000余年,至此已垂垂老矣,國運不濟,國勢保守,文風英氣不足,老態有余,全無漢唐氣象。從學術的角度看,中國禮貌自“經重於史”的時代起,即自南宋起,禮貌的自我革新、自我反思的本事就日漸衰退。從武術的角度講,有宋壹代,重文輕武,血性漸失,手無縛雞之力的白面書生自宋始,直至近代不能復興。

 古文觀止讀後感600字 篇2

 自從聽到妳的芳名,我便在茫茫書海中苦苦地呼喚著妳,找尋著妳―《古文觀止》。“看壹本好書,就像和壹個高尚的人談話。”最終,在我的小屋裏,妳與我靜靜地進行著心與心的交流……

 我以前以為“觀止”之意為學習古文,看完這本書就能夠停止了,或是吳公子季劄觀賞樂舞時所發的贊嘆:“觀止矣”(太好了)的意思。但此刻我明白了,妳的“止”應當當是語助詞,所以“觀止”應是“大觀”之意。

 妳是我讀過的書中最經典的壹本好書。史學的經典是常新的,她讓我們用前人的經驗來透當今的紛紜,以選擇自我的人生坐標;文學的經典是常新的,她讓我們用前人的審美來捕捉當今的生機,以享受自我的人生樂趣;哲學的經典是常新的,她讓我們用前人的智慧來詮釋當今的信仰,以培養自我的人生操守。所以,閱讀妳,使我丟棄那些幼稚與浮華,而給我帶來的卻是理性和高雅,以及豐富的內涵和無窮的樂趣。

 最讓我們印像深刻的當是張溥的《五人墓碑記》。碑文記敘和贊頌了蘇州市民反搞權閹的正義鬥爭,描繪了五位市民領袖慷慨赴義,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慨。

 這五人雖只是最平凡的農民,他們本是默默無聞的。卻因為他們有壹顆正直的心而名聲顯揚。他們是:顏佩韋、楊念如、馬傑、沈揚,周文元。他們是在周蓼洲被逮捕的時候,激與義憤而赴死的。他們五人臨刑時,意氣昂揚,喊著中丞的名字大罵,淡笑自若的從容就義。割下的人頭懸掛在城頭上,神色依然壹點沒有變。他們對待死亡的從容不近,令我敬佩。和他們成比較的則是壹些身居高官要職的人,壹旦被治罪,有的脫身而逃,遠近的地方都不能容身,又有的剃度閉門念佛,有的裝瘋賣傻,不知要躲到哪裏去;他們這種可恥的人品,卑鄙的行為,真是他們的常識職位成反比。

 他們的付出並沒有白費,周蓼州的忠義品節在朝廷上顯現出來了,追贈了完美顯赫的溢。這五人也所以被後人所敬仰。經過他們墓碑的人沒有壹個不到墓前憑吊並且流淚的。若是這五人能保住腦袋,老死在家,平平安安的過壹生,身份比他們高的人都能夠役使他們,怎樣能使英雄豪傑們俯首屈身在他們墓前,扼腕痛心,抒發仁人誌士的悲哀呢?因為他們也確實是百年壹遇的幸運呢!

 “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這五人選擇了“重於泰山”他們的死是悲壯的,是偉大的',是有重大意義的。經過與妳《故觀止》的交流我對死生的意義更加明確:即使平凡的人也能對國家發揮重要的作用啊。

 古文觀止讀後感600字 篇3

 近段時間,因為小孫女纏著要聽故事,在講了《聊齋誌異》裏的壹些故事後,選擇了《古文觀止》裏的26篇文章,首先是文章裏的故事講解,然後再錄制古文原文。錄制之前,孫女會給爺爺捧杯茶潤喉。在故事講解的過程中,孫女時不時地會提出壹些相應的問題,並且還會前後聯系起來說出自己的觀點。這麽小的孩子居然能夠喜歡聽我誦讀古文,既出乎我的意料,也使我感到無比欣慰和喜悅。

 在誦讀並錄制這些古文的日子裏,我是受益最大的那個人。好像是面對眾多先賢在交流,聆聽他們對世事人生的理解,越來越強烈的壹種感覺油然而生,覺得自己的生命拉長了數千年,視野拓展了幾萬裏。就像到華夏最高學府進修壹個學年壹樣,學到了許許多多的歷史、哲學、地理知識,歷史興替歷歷在目,秀美山川盡收眼底,人生態度更加陽光。

 在《誡兄子嚴敦書》裏更正了對“口無擇言”這個詞的理解,原以為是“口無遮攔”不分場合亂發議論呢。讀了文章才知道這是對壹個人(龍伯高)品德修為高的贊譽,品德好的人說出的任何壹句話都是有道德的,根本不用刻意選擇。而人們經常引用的“刻鵠不成尚類鶩”“畫虎不成反類狗”也是出自馬援的這篇文章。

 讀蘇軾的《超然臺記》,“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美惡之辨戰乎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謂求禍而辭褔。夫求禍而辭褔,豈人之情也哉?”為“心有陽光,處處美景;欣賞美景,心更陽光。”這段話找到了知音。

 孫女問我:“怎麽都是這麽好的故事?”我回答她說“所謂觀止,是幾千年來最好文章的集合。”

 《古文觀止》滋養了祖孫倆的身心!

 古文觀止讀後感600字 篇4

 我喜歡讀書,尤其喜歡讀有營養、有味道的書。那麽,什麽書有營養,什麽書有味道呢?在我看來,書中的營養是指書中所包含的哲理,讓讀者在閱讀後能夠在思想上邁出壹大步。書中的味道意味著作者的寫作風格應該是獨特的,而不是大眾化的,可以帶給讀者獨特的感覺。這樣,所謂的“閱讀”就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互動。

 即使浩瀚如煙海的書,這樣的書也少之又少。但至少在我看來,《古文觀止》是這樣壹本好書。

 我們可以分析壹下。從縱向來看,它記錄了從戰國時期到清朝每壹代文學大師的經典作品,如王勃的《滕王閣序》,劉禹錫的《陋室銘》,當閱讀時,讓我感覺我正駕駛著壹艘小船,在歷史長河蕩漾。

 從橫向上看,《古文觀止》文章大都是散文,因為有很多散文,所以兼取了駢文。由此可見,本書的體裁風格是多樣而獨特的,如書、論、碑、記等。這確實是壹本很好的縱橫交合的選集。

 在閱讀《古文觀止》之前,我和幾個讀過它的朋友討論過。壹個朋友告訴我,現在的文壇主要是現代的,而發展了幾千年的文言文越來越少,所以讀《古文觀止》並不有趣,既不懂也不有趣,只是瀏覽壹番。後來,當我看書的時候,我也起了“同理心”,但隨著逐漸深入閱讀,我的心就像壹條幹涸的河流,湧出了壹個小小的甘泉。當泉水逐漸註滿滋養我的靈魂時,我恍然大悟:現代文和中古文都是文章,兩者之間有什麽不同?在中華民族的鼎盛時期,有許多原因交錯其中,我們應該致敬,應該學習。

 另外,我想提出壹個建議。如果妳正在讀《古文觀止》,請慢慢讀,慢慢品嘗,就像喝茶壹樣,只有這樣妳才能嘗到這杯熱茶的香味。

 古文觀止讀後感600字 篇5

 就拿先秦文來說吧,它主要講了壹些古代人說的很有說服力,很有見地,很有哲理的話。有目光長遠的宮之奇,有敢於反駁昏庸襄公的子魚,又不重名利的介之推,有在獄中能說服梁孝王的鄒陽……各種各樣的賢人都在展示自己非凡的口才。看了這本書我才知道處以宮刑之後對自己非常的不自信,甚至是自卑,他在《報任安書》裏說:“故禍莫憯於欲利,悲莫痛於傷心,行莫醜於辱先,詬莫大於宮刑”,意思是:所以,禍害沒有比貪利更悲慘了,悲哀沒有比傷心更痛苦了,行為沒有比祖先受辱更難堪了,而恥辱沒有比遭受宮刑更巨大了。受過宮刑的人,不能同正常人相提並論。在如此環境下司馬遷而能著出《史記》,那我們健全的人更應該發奮圖強了,不說為社會做出多大的貢獻,至少也要不愧於活在世上的每壹天,不讓人生的旅途留下遺憾啊。

 我還知道了虔誠遵循“禮“而壹絲不茍的態度。曾子臥病於床,病勢已經很沈重了,家童看到曾子在床上的床席,問道:“華而睕,大夫之簀與?”曾子聽到後,吃驚地睜大眼睛說:“然,斯季孫之賜也。”然後要求換掉床席,因為他認為自己是士,不能睡在大夫用的床席上死。家人不同意,曾子曰:“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姑息。”堅持要求換掉它,結果換掉沒多久,曾子就死了。人都要死了還堅持不能破禮,要遵循道德。而現在社會的人有些簡直是以無恥為榮,和古代人的堅守禮的思想簡直是壹個天上壹個地獄啊。

 從《寺人披見文公》中我領悟到有大做大事的人有大的胸襟,晉文公二次被寺人披追殺,第二次被斬斷壹只袖子。可是經過寺人披的壹番話,馬上改變態度,放棄前怨,接受意見,才能免除壹場殺身之禍。

 讀書能找到心靈的寧靜,讀書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讀書能陶冶情操。古人雲:“開卷有益”“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彥如玉”。所以多讀書絕對是有益身心健康的事。所謂: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古文觀止讀後感600字 篇6

 古文觀止,凡二百二十二篇,先秦至明末文章精選,古人蒙學課本,亦是古人為學入門讀物,余在而立之年始讀,為生平壹大憾事,亦可見當代中國教育之偏頗。

 就其布局而言,各朝以先秦最多,來源以《左傳》最多,個人以韓愈最多,取《左傳》傳承春秋大義的宗旨與韓愈辟道攘佛的功績;這與清代學者抱殘守缺、空空如也的衛道宗旨比較相符。蘇東坡曾稱譽韓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若就文以載道論,韓文公逆諫人主,糾治世風,力挽唐代崇佛之狂瀾,足可當之;但若就文字論,韓氏文章似未達這等境界,東坡先生的評價多有後人敬畏先賢的溢美之詞。

 古今文章,凡入壹流者,主題可大可小,但必是壹氣呵成,余音不絕,令吾輩後學讀其書,想見其為人。《觀止》所選文章,以單篇論,太史公的《報任少卿書》無疑是獨步翰林,堪稱天下第壹,文章情真意切,沁人心扉,筆尖所及,氣貫長虹;余每每讀罷,未嘗不為之折服、為之太息。至於陶淵明的《歸去來辭》、範仲淹的《嶽陽樓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蘇軾的《前赤壁賦》這四篇奇文,難分伯仲,全憑諸君喜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醉翁之意不在酒、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各有所取,無有高下。非謂天下憂樂就高人壹等,人生際遇不同,不必苛求。

 《觀止》壹書優點許多,待諸君細品,其不足反倒不易察覺,而且不才以為,多為編者有意為之,讀者需多加留意。編者吳氏叔侄似以正統士人自居,重儒家傳統的立德、立功,立言,且以立德為本,因而不取賦壹類追求辭藻華麗,言不及義的文章;對崇尚清談之風的魏晉名士似也有異議,故幾乎不取魏晉壹代的文章;編者是清代學者,受彼時狹隘的漢宋門戶之爭影響頗深,故宋代理學壹脈文章全不取,是《觀止》大缺憾;另外,清代外族入主,這是壹件以士自居的清代學者不能說的事情,所以元、清兩代的文章都不取,乃至明末清初三傑的文章都不在其列。以上諸點,令觀止黯然失色。

 古文觀止讀後感600字 篇7

 作為人類精神和靈魂的結晶,書籍在社會進步中的作用是無與倫比的,歌德曾說:“讀壹本好書,就像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這壹點也不假,《古文觀止》就是這樣壹本好書。

 《古文觀止》這本書是由清初山陰人吳楚材和吳調侯倆叔侄編著的。所選之文上起先秦,下至明末,大體反映了先秦到明末散文發展的大致輪廓。我讀這本書就如同跨入了中國古籍文化巍峨的殿堂,觸目所見,多篇作品,都煥發著奇光異彩,閃耀著灼見真知,叫人壹讀就難舍難分,越讀越感到意蘊無窮。其中最讓我身受感觸的還屬韓愈所著的《師說》壹文。感覺字字入理,句句動情。

 《師說》中的壹段話這樣寫到:“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大意是說古代求學的人壹定都有自己的老師。老師是用來傳授真理、講習學業、解釋疑難問題的。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誰能沒有疑惑呢?有了疑難而不向老師學習、請教,那些疑難就始終無法解決了……最後說到真理和知識所在的地方,就是老師所在的地方。

 讀完這段文字,我立刻聯想到了自己的平時的學習。我以前偶爾會有壹些問題不太懂,而又不敢去問老師或不好意思向同學請教,怕老師會說我上課沒認真聽講而責備我;怕同學們因為我成績好竟然有不明白的問題而取笑我。現在,我終於明白該怎麽做了。以後我有不明白的地方壹定要去請教別人,正如文中所說“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方面,我們向別人請教,並沒有什麽可以感到羞恥的地方。

 讀完《古文觀止》這本書,確實令人受益匪淺啊!希望同學們都去讀讀這部國學經典名著。

 古文觀止讀後感600字 篇8

 看過千萬的風景,是否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呢?“大自然是變幻莫測的,大自然是和藹可親的,大自然更是位偉大的藝術家。”

 我為大家推薦的書目是《不可不知的100處自然奇觀》這本書是五年級上冊等二單元的推薦書目。裏面的內容引人入勝、十分精彩。有黃山飛來石、珠穆朗瑪峰、雅魯藏布大峽谷、長江三峽……但最令我震撼的“自然奇觀”是——雅魯藏布大峽谷。

 在語文書中大家也曾認識到雅魯藏布大峽谷,知道它的大山巍峨,大江怒吼、峻險美……它是世界上最晚被人類足跡踏上的神秘之境。是世界上最壯觀的峽谷風光,有中國唯壹不通公路的縣。雅魯藏布大峽谷是由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和江水沖刷形成的。除了著稱於世的自然風光,還有最古老的民族——門巴族。它是人類最後的秘境,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等著我們去探索、去挖掘……

 當我看完這本書後,知道了大自然造就的奇觀無處不在,知道了什麽才是天寬地廣!人類可以建起那巍峨的萬裏長城,但和大自然相比之下,人類的力量真是微不足道。在人類生活的世界,大自然將大山移為海洋,變滄海為桑田,將世界點綴的更加壯麗、璀璨。書中除了介紹各類奇觀,還提供了100處自然奇觀的交通、位置、門票價格、周邊景點。

 如果想去遨遊各類奇觀,那麽請帶上這本書吧;如果想了解自然,那麽請翻開這本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