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印章的內容應該怎麽寫?
收藏印章對字畫的鑒定很有幫助。壹個可以用來證明書畫作品的流傳。通過整理收藏者的年代,可以找出他們的歷史,也就是前人所說的“流傳的故事”。其次,梁清標、安琪等幾位鑒賞家眼光很高,這兩人蓋章的書畫大多是精品。另外,收藏印章至少可以為推斷作品的較低年代提供可靠的依據。如果壹幅畫有宋徽宗的收藏印章,最晚可以確定這幅作品也是北宋的;如果有張醜的收藏印章,最晚可以說是明末;如果有梁清標的收藏印章,可以推斷這最晚也是清初的作品。還有壹個顯而易見的線索,那就是藏品是皇家宮廷印制的。北宋宋徽宗有壹套收藏印章,分別貼在字畫的固定位置上。這七印分別是:禦書葫蘆印、雙龍方印或圓印、宣和方印、宣和方印、政和或正和方印、大觀方印、內印。以上七印均為朱文。世人稱之為“宣和七印”。凡有此七印者,為宣和原裝幀格式。由於年代久遠,宣和內府收藏的書畫作品大多被後人重新裝裱,很難保持原樣。但是,收藏印章和畫家的印章壹樣,不壹定可靠。後人既然能用畫家的印章偽造,自然也會用收藏者的印章偽造。印的越有名的藏家印章,仿制的就越多。象的《天籟亭》這樣的郵票,不知刻了多少遍。更何況古代藏家的鑒賞和判斷總是有限的。就算真的是他的收藏,鐘的印章是真的,那麽缺的就是原件了。今天的書畫鑒定還是需要我們綜合分析考察,不能只靠藏印來確定真偽。據文獻記載,漢武帝在位期間,專門設立機構收藏書法和名畫。唐代朝廷收藏機構使用的收藏郵票有“貞觀”、“開元”、“元和印”。而且收藏地的名字上印著“翰林印章”和“弘文印章”。五代時,南唐內殿藏書印有“集賢書院禦書印”、“建業學室印”、“內約”等字樣。北宋時期,惠宗宮藏書豐富,制度體系完備。搜羅藏文藝術品,錄成書《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南宋高宗內殿收藏印章有:“幹掛文遠印”、“Xi石倉”、“紹興”、“瑞董祀司”、“內殿書印”、“內殿書”等。《晉代章宗內府集》刊有《秘府》、《明昌》、《明昌宮戲》、《內廷畫》、《內廷書》、《閑時》、《閑時印》。元代藏品上印有“黃姐姐書”、“黃姐姐寶”、“歷之寶”、“歷”。明初洪武年《皇家書畫集》將歸檔與書畫作品合二為壹:“禮紀檢司印”,稱為“半印”。清朝皇帝都有收藏印章。故宮收藏古代珍貴書畫,配以皇帝之寶,或者將古代書畫作品存放於宮名璽中。歷代私人藏家壹般也有多方收藏印章,有姓名、謚號、齋堂名稱、詩詞、吉爾吉斯印章,也有被鑒賞、閱讀、欣賞過的文字。公私收藏印章雖然不具備封信功能,但可以了解書畫作品的流通情況,特別是有些藏家與書畫家是同時代的,有些藏家的鑒賞水平也很高。他們的收藏對了解作品的內容、形式和真偽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