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廷龍書“天壹”聯——書與樓還是藏與用?
天壹閣的正門,目前是西大門。這座大門的歷史並不悠久,乃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拆了西河街觀音廟的廟門材料所建,不是傳統人家門戶的樣子,但天壹閣既然是壹個博物館,用壹下氣派的大門倒也無傷大雅。西大門上有兩個匾、兩對聯。當遊客第壹次站在大門前的時候,潘天壽的“南國書城”匾並不顯眼,後面的集字“天壹閣”匾也看不到,門前郭沫若的對子靠後,只有明間前廊下顧廷龍先生的這幅聯最顯眼,所以先說這對聯。
天壹遺型源長垂遠
南雷深意藏久尤難
上聯前書“天壹閣藏書樓”,下聯有落款“壹九八壹年六月 顧廷龍 是年七十有八”,篆印“顧廷龍印”“起潛”。
簡單介紹顧廷龍先生,顧廷龍(1904年11月10日~1998年8月21日),著名古籍版本學家、目錄學家和書法家,上海圖書館原館長。 1979年春他參加《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纂工作,當時就來過天壹閣,住宿則在邊上的華僑飯店。這副對聯按照落款來看寫於1981年,用的是金文。金文流行於商周,上承甲骨文,下啟秦代小篆,因鑄刻於鐘鼎之上,有時也稱為鐘鼎文。
下面是我本人對其中文字的理解,先解釋字面意思。
“天壹”當然指的是天壹閣。
“遺型”在烈沸先生第壹版《書城木石香》裏面做“遺形”,我曾與烈沸先生討論過,都覺得應該是“遺型”,他在後壹個版本中已改為“遺型”,不過他的解釋我還沒看過,我就按我自己的理解說了。從字形來看,就是刀字邊或者刃字邊,可以理解為“刑”,而刑與型本來就是通假。鑄造器物的模子,用木做的叫模,用竹做的叫範,用泥做的叫型。進而引申出楷模、規範的意思,如清· 陳康祺《郎潛紀聞》有雲“太夫人仁慈果決如此,其澤物型家,推類可想。”所以我認為應為“遺型”,意思是流傳下來的樣式、範式、模式等等。
“源長垂遠”比較好解釋,就是源遠流長,垂之久遠的意思。
“南雷”可以指地方也可以指人物,上下文來看,確指黃宗羲無疑。黃宗羲號南雷,不過他的號也實在太多了,比如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藍水漁人、魚澄洞主、雙瀑院長、古藏室史臣……康熙十二年,範氏家族破戒引黃宗羲登樓,黃宗羲“取其流通未廣者抄為書目,遂為好事流傳”,詩雲“煙波四面閣玲瓏,第壹登臨是太沖”就是指這件事。
“深意”就是字面意思。
“藏久尤難”這個關鍵了,這裏用了壹個典故。黃宗羲登樓六年後,應範家所請作《天壹閣藏書記》,起頭第壹句“嘗嘆讀書難,藏書尤難,藏之久而不散則難之難矣!”壹句話四個難字,振聾發聵,道出了藏書的艱辛。在這篇文章中,黃宗羲認為藏書家必須具備“好”(讀入聲即真愛書)而“有力”(有搜集獲取書籍的實力)兩個條件,並且“書者造物者之所甚忌也,不特不覆護之,又從而災害之”。顧廷龍先生就用了黃宗羲的這句話,歸結為“藏書尤難”。
最後,所以總結起來,這兩句話大概可以有兩種理解的思路。
第壹種思路:“天壹遺型源長垂遠”是說天壹閣作為明清以來中國藏書樓的建築空間形制(如天壹地六、前有水池、擇地文昌位等等),成為傳統私家、皇家藏書樓的基本範式,歷久彌新,流傳至今;“南雷深意藏久尤難”通過黃宗羲的對藏書之難的論述,感嘆藏書事業的艱苦卓絕。上聯講樓、講空間,下聯講書、講內容,“書樓俱存”就是天壹閣的核心價值所在。
第二種思路:“天壹遺型源長垂遠”中的“遺型”可以引申為制度、規範,這就讓人想到了代不分書、書不出閣、蕓香去蠹、英石護書等等,指的是天壹閣以獨有的制度保證藏書流傳至今;“南雷深意藏久尤難”則是通過黃宗羲登樓這壹文化事件,告訴世人範氏家族並不局限於守住藏書,更是胸有情懷,在嚴苛與靈活之間合理轉換,成就黃宗羲、全祖望、阮元、趙萬裏等等壹眾學人的登樓佳話。上聯講藏,下聯說用,藏用結合,才是藏書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