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歷史系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02成立的三江師範學校國史系。1952系調整時,由中央大學歷史系、邊疆政治系、金陵大學歷史系合並而來。90多年來,劉儀之、、何長群、、羅爾綱、韓儒林、白壽彜、陳等壹批歷史學家和著名學者先後在此任教,奠定了南大歷史系的學科框架、基本特色和發展基礎。
1995,被確定為教育部直屬文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1996年,人事部建立博士後流動站,成為首批進入國家“211”項目的單位。1998,經國務院學位辦評估,允許按歷史學壹級學科招收博士生。
設有歷史學、考古學兩個本科專業,中國近代史、中國古代史、世界史、專史(國際關系史)、考古學5個博士點(含碩士點)。世界區域與國家史為國家重點學科,中國近代史為江蘇省重點學科。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
歷史系是北京師範大學最早的系之壹。成立於1902的史靜大學堂第二分館由此發展而來。1912年稱北師大歷史地理系,1928年單獨設系,1952年調整院系。輔仁大學歷史系合並後,辦學規模進壹步擴大,師資隊伍進壹步充實。在百年的歷史發展中,李大釗、錢、、方國瑜、、張興元、楊秀峰、褚圖南、陳元、侯外廬、蔡德庚、白壽彜等壹批國內外知名學者先後在這裏辛勤耕耘,為北師大歷史系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北師大歷史系師資力量雄厚,擁有國內外知名教授何子全、龔書鐸、劉家合,以及壹批大顯身手的中青年學者。白壽彜教授主編的多卷本《中國通史》被學術界譽為“20世紀中國史學的最後壹部著作”,已被譯成英、法、日、俄、西等多種文字。顧城教授的專著《南明史》獲得國家最高圖書獎。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是全國最早設立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並獲得歷史學壹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院校之壹,也是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之壹。
北京大學歷史系
北京大學歷史系創建於1899年秋(稱史靜大學歷史學院),是中國近代最早成立的歷史教育系。1981,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世界民族史、世界近代史、考古學(當時屬於歷史系)5個學科被授予第壹批碩士、博士學位。1987中國古代史和世界近現代史獲批第壹批國家重點學科。1992歷史系獲全國高校歷史學科第壹個博士後流動站。1994被評為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本科)培養基地。1998被國家授予歷史上第壹批博士學位。2000年,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被評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1年,中國古代史和世界史再次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本科有歷史和世界史兩個專業。研究生有七個專業: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世界史、專史、歷史地理、史學理論、史學。博士生有五個專業: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世界史、專史、歷史地理。
復旦大學歷史系
復旦大學歷史系創建於1925,是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之壹。著名歷史學家周古城、譚棲祥、周予同、蔡尚思、楊寬等都曾在此任教。
本系是中國擁有歷史學壹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壹。全系擁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博士點,7個碩士點,2個歷史學和旅遊管理本科專業。
吳南開大學歷史學院
1919南開大學創辦之初,就有壹個歷史門。20世紀20年代初,著名社會活動家、歷史學家梁啟超來到南開大學講學,在壹個歷史班授課。名著《歷史研究法》就是根據他的講義編寫的。1923,南開大學正式成立歷史系。65438-0994歷史系被國家教委確定為首批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1996年,歷史學科被國家教委確定為“211”工程首批立項單位。
目前,歷史學院有八個二級學科,分別是: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世界史、專史、歷史理論與史學、考古與博物館學、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它有20個專業,9個博士點和20個碩士點,基本上涵蓋了歷史學領域的各個方面。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直接前身為四川省古代保存學校歷史學科,成立於1902。已經壹百多年了。學院現轄歷史系、考古系、古籍整理研究所、歷史研究所、博物館、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藏學研究所,以及城市研究所、東西方社會文化比較研究中心、長江文明研究中心、三國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是教育部第壹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全國文科基礎學科培養和科研基地,歷史學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壹級學科,擁有壹個專門的歷史學國家重點學科。
設有歷史學、考古學、博物館學三個本科專業,有中國古代史、考古與博物館學、專史、世界史兩個學科10個博士、碩士項目,還有歷史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前身是華北聯合大學中國歷史教研室,成立於1942。歷史系曾由著名歷史學家範文瀾、何幹之、商嶽、戴毅、黎文海等主持。現被教育部正式批準為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歷史學有5個碩士點: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世界史、專史、史學理論與史學,3個博士點: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與世界史,歷史學有1個博士後流動站。
廈門大學歷史系
65438-0988廈門大學中國社會經濟史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是我國唯壹的專門史國家重點學科,具有博士後接收權。1995歷史系經國家教委批準建立國家歷史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目前擁有歷史學壹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兩個學科有3個博士學位授予點,8個碩士學位授予點,1個學士學位授予點(涵蓋歷史學和考古學兩個本科專業)。
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
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創建於1956。經國家民委批準65438至0989,中國民族史專業被確定為重點學科。1995 1月,經原國家教委批準,被確定為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2002年通過文科基地驗收。現在有壹個中國民族史博士後流動站。
歷史系師資力量雄厚,吳文藻、費孝通、潘光旦、翁杜鑒、林、傅樂煥等多位著名學者和資深教授先後在此任教。目前有中國民族史專家胡、李桂芝、姚念慈、達裏紮布教授等中國民族史、清史、滿族史知名專家。
現有歷史學、中國民族史、中國史、滿清史、文化旅遊5個本科和專科專業,現招生歷史學(基礎班)、歷史與旅遊管理2個本科專業。專史、中國少數民族史、考古與博物館、中國古代史、歷史文獻學5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專史、中國少數民族史2個博士學位授予點。
石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
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創建於1949,是我國歷史教學、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林知春、朱寰教授等壹大批著名歷史學家為歷史系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65438-0995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被定為國家人文社會科學重點保護基地。從65438到0996,世界史學科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2000年,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被確定為全國高校唯壹的世界史學科重點研究基地,創辦了第壹本英文專業研究雜誌《古代文明》和中文雜誌《文明比較研究》。
設有世界古代中世紀史、世界近現代史、中國古代史3個博士點,世界古代中世紀史、世界近現代史、區域民族史、中國近現代史、專門史5個碩士點,形成了完整的高學歷教育體系。
Xi浙江大學歷史系
歷史系前身是浙江大學文理學院於1928年8月創辦的歷史與政治系(1936年更名為歷史與地理系)。1951年夏天,浙江師範學院由浙江大學和浙江省文教廳聯合舉辦,以原浙江大學歷史地理系部分教師為骨幹,成立歷史學院。1952院系調整,浙江師範學院歷史系並入浙江師範學院,更名為歷史系。1958年,杭州大學與浙江師範大學合並,組建杭州大學歷史系。張蔭麟、陳樂素、譚棲祥、向達、何昌群、劉傑等壹批著名學者先後在此任教,為歷史系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994年被國家教委批準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現有中國古代史和中國近代史兩個博士點,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和世界歷史三個碩士點,歷史學、文物與博物館學、檔案學、圖書館學四個本科專業。
石南大學歷史系
暨南大學歷史系自1927成立以來,先後有、許德珩、鄭振鐸、金英熙、陳樂蘇、朱等大師授課,在中外關系史、華僑史、宋元明清史、港澳臺史等方面具有優勢中外關系史與華僑華人研究被列入國家“211”重點學科建設項目。華僑研究基地被批準為教育部100個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之壹。
歷史系有中外關系史和中國古代史兩個博士點,中國近代史、專門史、中國古代史、歷史地理和歷史文獻學五個碩士點。本科專業是歷史。
十三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山東大學堂1901建校時,開設歷史課,1950年初成立歷史系。很快,它匯集了cheeloo university國立大學歷史系和其他系的力量,成為當時國內綜合性大學中同類系中最有實力和影響力的系之壹。楊湘魁、趙、、王、、孫思邈、、丁山等壹大批享譽海內外的學者都曾在這裏任教。他們以文史哲為基礎,組織發起了壹系列在史學界引起轟動的重大學術問題的討論,以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創造了該所五六十年代的輝煌。當時山東大學歷史系的中國古代史研究和北京大學的中國古代史研究,曾被學術界譽為“中世紀史研究的兩大重鎮”。1996年7月,以原歷史系為基礎,成立歷史文化學院,研究工作繼續保持傳統優勢。近五年來,該所多項重要考古發掘在國內外學術界引起轟動,三次被評為“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設有歷史學、世界史、考古學、檔案學、文化產業管理等5個本科專業,2個博士點,6個碩士點。
十四蘭州大學歷史系
65438-0946,蘭州大學歷史系正式成立。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施念海等當時都在該系任教。解放後,歷史系蓬勃發展,趙麗生、張孟倫等壹批著名學者先後在此工作。1995年6月首批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申報成功,1998年6月歷史文獻學博士點申報成功,1999年6月歷史文獻學文科研究基地申報成功,2000年教育部西北少數民族重點研究基地申報成功。
設有歷史學、世界史、民族學3個本科專業,其中民族學、歷史文獻學2個博士點,民族學、中國古代史、史學史、歷史文獻學、中國近代史、世界史、中國少數民族史7個碩士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