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方略》為孫中山的三大著作之壹 ,主要包括《孫文學說》、《實業計劃》和《民權初步》三個部分。
1、《孫文學說》
1918年底完稿,次年6月正式出版。是孫中山的哲學代表作。 全書***分8章,集中討論了認識論問題,以大量事例理論化了“ 行易知難”的觀點,提出:“此為救中國必由之道。”該書宣揚了“行而後知”的唯物主義認識論 ,對“知先行後”和“知行合壹”說有所批駁 。在當時對革命起了壹定作用。
2、《實業計劃》
這部洋洋十萬余言的著作,集中體現了他對中國工農業、交通等實現現代化的宏大設想,第壹次把經濟建設放到首位,第壹次提出對外開放的經濟戰略思想,無疑是壹份全面發展中國經濟的宏偉綱領。
3、《民權初步》
1917年完稿。該書分為5卷20章,包括結會、動議、修正案、動議之順序、權宜及秩序問題等內容,敘述了政府管理和群眾在社會生活中應掌握的民主原則、程序和方法 ,反映了孫中山倡導民主政治的思想 。
《建國方略》是孫中山為中國國民黨制定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也是孫中山構建的資產階級***和國的藍圖,是他壹生為之追求的理想目標。
擴展資料
孫中山畢生堅持“三民主義”,堅持民族、民主救中國和三民主義救中國的信念與理想。辛亥革命以“民族”、“民權”、“民生”為核心的“三民主義”理念。
1、倡導“權能區分”——“人民有權,政府有能”;推行“萬能政府”——“廣興福利,大有為式”。
2、註釋“人民之權”——政權應有“選舉、罷免、創制、復決”四項。
3、註釋“政府之能”——“立法、行政、司法、考試、監察”五權分立,是為“五權憲法”。
4、闡明人民行使政權的基本訓練與條件:民權初步,即議事規則。
5、提出中央與地方的“均權制度”,以縣為單位的“地方自治”。
百度百科——孫中山
百度百科——建國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