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是中國壹部記述古代誌怪的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壹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雜錄《莊》、《列》 、《離騷》 、《周書》、《晉乘》以成者” 。現代學者也均認為成書並非壹時,作者亦非壹人。
《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余篇章內容早佚。原***22篇約32650字。***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誌》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
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裏、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誇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擴展資料
《山海經》全書記載了約40個邦國,550座山,300條水道,100多位歷史人物,400多個神怪畏獸,該書總體按照地區不按時間把這些事物壹壹記錄。
所記事物大部分由南開始(《大荒經》由東開始,故有學者認為是南、西、北、東的方位順序與遠古上南下北同,故《大荒經》由東開始,則可能是後人的改動調整),然後向西,再向北,最後到達大陸(九州)中部。九州四圍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圍。
《山經》分為《山海經·南山經》、《山海經·西山經》、《山海經·北山經》、《山海經·東山經》、《山海經·中山經》5個部分,故《山經》又稱作《五臧山經》(或作《五藏山經》,臧、藏為古今字)。
《山海經》雖然不是純粹的地理書,但其地理學內涵是第壹位的,它從各個方向有秩序、有條理地記敘各地的地理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首先,《山海經》有自然地理記述。這包括記載了許許多多的山,如“堂庭之山”、“杻陽之山”、“青丘之山”、“箕尾之山”等,而每座山的命名是根據山的地貌而定的,這些山也體現了山系的走勢;
以及極其豐富的水文記載,河流大都記明了源頭和註入之處,河流的發源地可以在某壹山麓,而它的註入處卻遠離此山,記述者對於水文記載時也註意到河流幹流的全貌,河流的經由雖不見記載,但是若幹幹流如黃河、渭水可以及許多支流流入其幹道的情況了解到它們的大致流經區域。